我觉得30岁以后,有两大感觉变得尤为迫切: 1.繁衍感 2.停滞感,需要这样解决: 繁衍感的表现(积极方向) 1. 想带徒弟:主动教新人工作技巧,享受“传帮带”的成就感。 2. 鸡娃不如鸡自己:比起逼孩子优秀,更想自己努力给孩子做榜样。 3. 搞副业/学新技能:下班后学烘焙、写小说、拍视频,尝试创造新事物。 4. 当社区志愿者:周末去老人院帮忙,或组织小区垃圾分类活动。 5. 给父母养老规划:认真存钱、买保险,扛起照顾长辈的责任。 6. 在公司提建议:主动优化工作流程,哪怕老板暂时不采纳。 7. 养宠物当孩子疼:给猫狗买玩具、研究食谱,体验“养育”的快乐。 8. 朋友圈发正能量:分享好书、纪录片,希望影响他人成长。 9. 装修房子:把家布置得温馨实用,让家人住得更舒服。 10. 写人生计划表:列未来5年的目标,比如升职、旅行、学钢琴。 停滞感的表现(消极方向) 11. 上班摸鱼混日子: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懒得学新东西。 12. 沉迷刷短视频:一晚上啥也没干,光看搞笑段子。 13. 总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觉得自己没潜力,拒绝改变。 14. 对孩子不耐烦:“别烦我,找你妈/爸去!” 15. 买买买填补空虚:疯狂购物,但拆完快递就索然无味。 16. 拒绝社交活动:同事聚餐、同学聚会能推就推。 17. 抱怨社会不公:“努力有啥用?反正拼不过关系户。” 18. 熬夜打游戏:逃避现实压力,第二天上班更累。 19. 对伴侣冷淡:回家各玩各的手机,懒得沟通。 20. 总回忆过去:“还是大学时最开心,现在没意思。” 如何从“停滞”转向“繁衍” 21. 从“关我屁事”到“试试帮忙”:同事求助时,教他一个小技巧。 22. 把刷剧时间分一半:用1小时学个简单技能(比如P图、做PPT)。 23. 周末带孩子种菜:体验播种到收获的过程,顺便讲自然知识。 24. 给爸妈拍纪录片:用手机记录他们的故事,留给下一代看。 25. 在公司认领“小项目”:比如组织一次读书会,锻炼领导力。 26. 养盆植物:每天浇水观察生长,培养耐心和责任感。 27. 写“感恩日记”:每天记3件让自己开心或有意义的事。 28. 给贫困山区捐旧书:清理书架时,把书寄给需要的人。 29. 和伴侣定共同目标:比如一起存钱旅行、装修房子。 30. 对自己说一句话:“我现在做的事,能让未来的我骄傲吗?” 总结 • 繁衍感:本质是“创造价值”——无论是养娃、搞事业、帮别人,还是留下作品。 • 停滞感:本质是“躺平摆烂”——用短期快乐麻痹自己,回避责任和成长。 • 关键不是年龄,而是心态:哪怕40岁才开始学画画、做公益,也算在“繁衍”! 试着从这30条里挑3件小事行动,就能悄悄打破“中年停滞”的魔咒
我觉得30岁以后,有两大感觉变得尤为迫切: 1.繁衍感 2.停滞感,需要这样
长江有大中
2025-04-14 01:42:3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