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指着这张照片,问梁从诫:“你母亲穿着旗袍,是怎么爬上这么高的房梁的?梁从诫的脸色顿时很难看,并冷冰冰地答复了7个字…… 1933年11月,林徽因和梁思成来到了河北正定县开元寺。 开元寺最早可以追溯到东魏,历经朝代更迭和战乱破坏,再加上没能得到及时的修缮,因此等林徽因和梁思成看到它的时候,已经摇摇欲坠、成了危楼。 本来,梁思成准备爬上房梁测量数据,但林徽因考虑到朽坏的房梁很难承重,所以她主动揽下了这项危险的工作。 在积满灰尘的梁柱间,身着旗袍的林徽因为了方便攀爬,把旗袍的下摆拉到了膝盖上方,这才小心翼翼地顺着吱嘎作响的梁柱,攀爬到高高的房梁上,不仅对梁架进行了测量,还细心地数了根数。 等做完了所有工作后,林徽因望着正在下面的梁思成满意地笑了。 也就是在这时,正通过摄影采集数据的梁思成,用照桢机捕捉到了妻子的画面。 开元寺作为正定县的古建筑标志之一,梁思成早在4月就已经来过一次,并对其进行过测绘,只不过战乱频起,迫使他的测绘工作非常仓促,因此留下了遗憾。 同年11月,梁思成带着林徽因再次来到开元寺。 梁思成在日记里写道:“留定旬日,得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录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 对于这次到访开元寺,梁思成无疑非常满意,因此他才在日记里说考察测量“成图盈箧”。 林徽因和梁思成早在1931年就开始了他们的寻古建筑之旅。 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兵荒马乱之际,但梁思成为研究古建筑,开始在名山大川之间颠簸劳累,对古建筑通过记录和测绘,使其得以从偏僻不被人关注到被世界看见。 作为梁思成的同行者,对古建筑同样痴迷的林徽因在测绘工作上,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比如爬梁上柱这种非常危险的活,林徽因常常一力独揽。 在考察古建筑的时候,林徽因由于非常细心,她总能找到被大家忽视的建筑上的小细节。 比如在山西五台山考察佛光寺大殿的时候,尽管通过大殿的建筑结构等,都能准确地判断出这是唐代木构建筑无疑。 但这个消息传出去后,却遭到曾在中国进行过广泛研究和调查的日本学者的反对。 他们断言,中国已经没有一千年以上的唐代木构建筑了。 日本学者的断言,深深地刺痛了梁思成和林徽因,于是他们在测绘的同时,对佛光寺进行了更加细致地检查,但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大家都陷入绝望的时候,远视眼的林徽因突然看到大殿的梁下隐约有字痕,于是她赶紧搭起脚手架,并奋力爬到梁架上,然后拿手绢擦去梁架底下积累千年的尘垢,这才看清那里刻着题记。 林徽因把题记和大殿前的碑文进行对比,最终得到了佛光寺建于大唐十一年的证据。 佛光寺的发现,不光震惊了日本学者,就连国人也为之自豪。 其实,林徽因穿旗袍爬梁上柱的照片并非只有开元寺那一张。 早在北平时期,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天坛考察时,她就和梁思成在祈年殿的屋顶上寻找数据时,就拍过一张身着旗袍的照片。 林徽因不无得意地表示,她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登上天坛屋顶的女人。其实她还是中国唯一穿着旗袍登上古建筑屋顶的女人。 正因如此,当杨澜在采访梁从诫时,质疑林徽因穿旗袍爬屋顶的行为时,梁从诫才会显出不高兴的神色。 那么,梁从诫为何不做解释呢? 这还得从梁从诫和林徽因的感情说起来。 梁从诫出生后,林徽因喜悦地写下了《你是人间四月天》,诗句里更是字字表现出了对爱子的疼爱之情。 在梁从诫的成长过程中,林徽因的乐观和坚强对他影响很大。 比如硝烟四起的年代,林徽因不惧危险和困苦,与丈夫在15个省留下了足迹,对200余古建筑考察,并测绘出了2000多幅国际水平的古建筑图绘。 抗战时期,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孩子们在李庄过着物资匮乏的生活,缺水无电,生活捉襟见肘,美国的朋友曾一再邀请她到美国去生活,但是都遭到了她的婉言谢绝,并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还与丈夫完成了11万多字的《中国建筑史》。 正因如此,梁从诫对母亲的评价很高,他说“母亲既能上得厅堂穿金戴银,也能游走乡村风餐露宿”。 因此,林徽因在梁从诫的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完美,不容怀疑。 再加上有些人一提到林徽因,就会谈到徐志摩和金岳霖等,并因为那些无从考证的八卦而津津有味。 在梁从诫看来,世人对于林徽因的认识,真的不应该只局限于那些无聊的八卦消息,更不应该忽略林徽因对古建筑作出的贡献,反而去关注她的衣着。 所以,当知识女性杨澜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梁从诫才表现出了不满的神色。 不过,梁从诫是位宽厚之人,再加上继承了林徽因的高情商,因此他没有就杨澜的问题做出解释,只是机智而礼貌地地回了7个字,巧妙地结束了这一令他不悦的话题。
杨澜指着这张照片,问梁从诫:“你母亲穿着旗袍,是怎么爬上这么高的房梁的?梁从诫的
趣叭叭呀
2025-04-14 10:53:19
0
阅读:764
用户14xxx29
无知的杨当然是飞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