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开国上将,14岁参军,17岁就当上了师政委,还娶了陈赓的干女儿。 在新中

墟史往事 2025-04-14 13:47:26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14岁参军,17岁就当上了师政委,还娶了陈赓的干女儿。 在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当数肖华,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只有39岁。肖华参军的时间也早,在14岁就参加了红军,成为一个红小鬼;但肖华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参军三年后就当上了师政委,成为了高级将领。 他的妻子王新兰,同样是一个传奇人物,6岁开始送情报,9岁参加红军,而且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陈赓大将的干女儿。 肖华1916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原来的名字叫“萧以僔”。肖华虽然家境贫困,但父母非常重视教育,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肖华也是在这期间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当时赣南的党组织为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年,成立了“青年干社”,肖华也参与其中。 因肖华表现出色,12岁就被推荐加入了共青团,开始正式投身革命。不久后,毛泽东到兴国举办了干部培训班,肖华也被组织上送去学习;有了毛泽东的亲自教导,肖华的成长速度更快了,毕业后不久就出任了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 1930年春,毛泽东再次兴国视察,肖华向他汇报了青年团的工作。这时毛泽东发现,这个仅14岁的团县委书记,工作能力很强,将兴国的共青团带得井井有条,是一个值得重点培养的干部,于是就将肖华调到红四军军部,任青年委员,肖华就这样参加了红军。 当时肖华的任务是做红四军的青年工作,虽然从地方一下子到了军队,他有一点胆怯,但在政委罗荣桓的鼓励下,肖华很快就适应了,并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才能。肖华只到了红四军一个多月,就在军、师、团、营等各级机构都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其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1933年初,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整个苏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中央为给红军部队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决定成立“少共国际师”,肖华在不久后出任了师政委。 少共国际师都是由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等青少年组成的部队,平均年龄只有18岁,要将这批乳臭未干的孩子变成一个可以冲锋陷阵的战士,且难度可想而知。但好在肖华有着丰富的青年工作经验,在他的带领之下,少共国际师逐渐有了战斗力。 1933年11月,少共国际师在闽北拿口打了建军后的第一仗,配合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在东线的战斗,歼敌500余人。此战过后,少共国际师士气大增,要知道,当时他们的装备很差,都是一些土枪土炮,而且还做不到人手一支,很多战士手上拿的仍是大刀长矛,能取得这样的战果非常不容易。 1937年8月,红军的主要将领聚集到总部驻地云阳镇,参加八路军的改编会议,当时肖华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的政委。 一天晚上,肖华和陈赓、杨得志等老战友吃完晚饭后,一起出去散步。在途经一处院子的时候,大家看见有三个年轻的女红军正在唱歌,三人当中最活泼、嗓音最大的是13岁的王新兰,这让单身的肖华非常心动。 陈赓介绍,这个女红军叫王新兰,叔叔王维舟是一个老革命,她本人在9岁就参加了红军,走过万里长征,而且还是他的干女儿。细心的陈赓也发现,肖华看王新兰的眼神不一样,知道一定对她有感觉,于是决定顺水推舟,将两人撮合在一起。 第二天下午,陈赓又拉着肖华去散步,并直接将王新兰推到了他面前。在陈赓的介绍下,王新兰才知道,原来眼前的这个男人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14岁参加红军,17岁就当上了师政委,王新兰顿时脸红到了脖子,陈赓一看就有戏了。 只不过此时王新兰才13岁,且组织上又派他到延安学习,加之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要立即开赴前线,所以两人的婚事一直拖到1939年才解决。 而另外一边,肖华则独当一面,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当时肖华是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到冀鲁平原开辟根据地。 此时冀鲁边的情况很复杂,国民党的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和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都对这里虎视眈眈,肖华分析后,认为对鹿钟麟要打,对沈鸿烈要以和为主,于是他亲自到惠民县城和沈鸿烈谈判。 沈鸿烈得知对方只是一个22岁的“娃娃司令”后,十分地轻视,没有将肖华放在眼里,故意不见。但肖华早就想好了对策,进城后一边散发慰问信,一边到医院慰问伤员,还到学校发表抗日演讲,将舆论主动权掌握在手里,沈鸿烈这才意识到了错误,急忙安排会见,并达成了相关协定。 肖华虽然年纪小,但工作能力却非常地强,在之后的时间里,肖华长期活跃在一线,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55年全军大授衔,肖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也是我军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上将。

0 阅读:87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