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徐燕若嫁给30多岁的杨毓璋后,头胎就生下儿子晋升为大姨太,但儿子不能自己养,得交给连生八胎都没生下儿子的太太养。 后来,徐燕若生小女儿杨苡的时候,太太看了一眼,便说:“这女娃命硬,克父伤子”,当时,杨毓璋笑笑没当回事,几个月后竟真的去世了。 看杨苡女士在103岁写的回忆录《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开篇就被杨苡母亲徐燕若的大智慧所折服。 15岁,徐燕若便被卖到杨家,那时杨家已经有了一位大家闺秀做主母,她只能做妾,而且,主母连生八胎都没有一个男孩,且只有两名女孩活了下来。 徐燕若嫁过来就是带着使命的,生儿子的使命,怀第一胎时,杨毓璋就承诺,只要是儿子,就让她升级为大姨太,徐燕若也“争气”,一举得男,也生了位分。 可不管怎么升,也越不过太太,自己的儿子也还得记在太太名下,交给太太养。徐燕若听话,但不认命,也正是她的不认命,才“逆天改命”,以姨太太的身份,养出了三个大翻译家。 徐燕若的不认命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就是自己学认字,也让孩子们都读书,不管多难,都没有放弃。嫁人前,徐燕若是不识字的,跟太太一样,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 嫁到杨家,太太依旧不识字,整日打麻将消遣度日,徐燕若则经常在杨毓璋的书房,学会认字后,还能独立看书。 杨家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杨太太让徐燕若生的唯一的儿子出国留学,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关在深闺宅院,不让她们进新式学堂,导致大女儿婚姻不幸,二女儿英年早逝。 但徐燕若却不一样,她极为重视女儿的教育,送她们去了天津最有名的教会学校读书,最后三个子女的文化学识无人能及,成了有名的大翻译家。 第二件事是对孩子们的维护。杨苡刚出生时,太太就说她命硬克父,几个月后,杨毓璋真的得病去世了,虽然是医治措施有误导致的,但家里人依旧认为是杨苡的错。 致使大家都觉得杨苡命硬,甚至在她几岁时,差点病死,很多家里人都不愿给她治病,只有徐燕若没有放弃,细心看护下,前后花了600多大洋,全部自掏腰包,没花公账一分钱。 第三,徐燕若似乎有着长寿基因,她去世时已经95岁了,大儿子杨宪益享年94岁,大女儿杨敏如享年101岁,小女儿杨苡享年103岁。 翻开103岁的杨苡女士写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仿佛杨家的故事,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诉说着家族百年的悲欢离合,而杨苡母女也在这画卷中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春日生活打卡季 一百年:杨苡口述自传
15岁的徐燕若嫁给30多岁的杨毓璋后,头胎就生下儿子晋升为大姨太,但儿子不能自己
雁兰看事件
2025-04-14 21:26:27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