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川军将领范绍增面对七位妻子,突然宣布:“时代变了,一夫一妻制,我只能选一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4-14 22:08:29

解放后,川军将领范绍增面对七位妻子,突然宣布:“时代变了,一夫一妻制,我只能选一位。”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七位太太心里五味杂陈。 1950年初的一天,四川范庄内气氛凝重。豪华庄园的正厅里,七位衣着华贵的太太安静坐着,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中间那位已近83岁的老人。范绍增穿着朴素的中山装,面色严肃地环视一圈,缓缓开口:"时代变了,现在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我只能留一位。" 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砸进了原本平静的水面。七位太太交换着眼神,每个人心里都暗自盘算自己的机会。原配陈文兰低着头,姿态谦卑;二太太张绍芬神情自信;叶绍芳则紧张地搓着手帕。 范绍增一生传奇。在四川方言里,人们称他为"哈儿"——傻子的意思,外号"傻子师长"。这并非因为他真的愚笨,而是因为他长得圆胖,看起来有些憨厚。事实上,范绍增是个极有智慧的人。1894年出生于四川达州市大竹县清河镇的他,出生于一个不算贫寒的家庭,祖父曾任镇长,家族在当地颇有声望。 然而年少的范绍增并不喜欢读书,整日游手好闲,醉心于吃喝玩乐和赌博。后来他加入了袍哥会,凭借做事机敏和办事利索,很快成为了头领。 真正改变范绍增命运的,是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年,尽管被名义上升为副军长却实际被架空了兵权,范绍增却主动请缨前往上海前线抗战。1938年,蒋介石任命他为第八十八军军长,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兵力。 "过去打内战,都是害老百姓。这回抵抗日本侵略,我就是倾家荡产,拼命也要同你们在一起,把日本人赶跑。"范绍增对着自己招募来的士兵这样说道。靠着自己在袍哥中的威望和抗日救国的号召力,他很快在四川招到了几个团的兵力。武器装备不足,他就自掏腰包购买和修缮。 从1939年开始,范绍增带领他的川军奔赴江西、浙江、湖北等多地抗击日军。这支身着粗布军装、脚踏草鞋的队伍作战异常勇猛。1942年5月28日,范绍增率部取得了惊人战果——击毙了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这在日本陆军历史上是第一次有在职师团长阵亡。紧接着次日,他们又击伤了日军四十师团的少将旅团长河野,使范绍增一时名声大振。 然而,命运的反转很快到来。前线打了胜仗,范绍增却被蒋介石调往没有实权的部队任副司令。一气之下,他干脆回到了重庆,从此心中对蒋介石积怨颇深。抗战胜利后,范绍增厌倦了内战,在接触革命党人后思想有了转变。1949年,他公开反蒋起义,部队被解放军接收,原地维持治安。 范绍增的目光扫过眼前紧张的七位太太,屋内安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每一位太太都在心里暗自祈祷,都认为自己会是那个被留下的人。张绍芬微微抬头,她年轻美丽;何淑兰和何蜀熙姐妹俩偷偷对视;赵蕴华和房世民则紧张地搓着手帕;叶绍芳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而年迈的陈文兰则低着头,没有任何表情。 "我决定留下的是——陈文兰。"范绍增终于开口,声音不大但字字如锤。 屋内一片哗然。姨太太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是他喝醉了?还是年纪大了糊涂了?选择那个已经年老色衰的原配? 看着众人惊讶的表情,范绍增语重心长地解释道:"陈文兰16岁就嫁给了我,那时我们都还小,是家里包办的婚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但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在外奔波,很少回家,家里的父母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在打理,受了很多委屈,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后来我把你们一个个娶回家,她也不曾抱怨过。" 范绍增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们都是新时代的女子,离开我后可以谋生,可以生存。但陈文兰不同,她是旧时代的女子,若离开我,她根本无法生存,无法谋生。" 这一刻,屋内寂静无声。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背后的情理。 而叶绍芳却突然站了起来:"我不走!我要留下来照顾你们!"她的声音坚定而倔强。 最终,考虑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加上陈文兰确实年事已高,组织批准叶绍芳可以留下来照顾,但法律上没有名分。就这样,七位太太中只有两位留到了最后,其他人分得了丰厚的安家费后离开了范庄。 范绍增对待妻妾的态度,在重庆早有佳话。1933年春天,他的小妾紫菊(原是张绍芬房里的丫头)在重庆读书时,与青年校长王世均暗生情愫,两人情书往来不断。事情被发现后,范绍增勃然大怒,将两人抓了起来。眼看大祸即将降临,张绍芬请来两位亲家王缵绪、陈兰亭求情,王母更是跪地叩头。 闯荡江湖多年的范绍增,考虑了很久:他想到自己堂堂一个师长,被小辈戴绿帽子,确实颜面无光。但转念一想,紫菊与自己毕竟有夫妻之缘,一夜夫妻百日恩;再想想自己年轻时不也做过荒唐事吗?

0 阅读:79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