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走红后的赵本山向妻子葛淑珍提出离婚,葛淑珍说:“离婚可以,那你得给我点补偿吧。”赵本山特爷们地选择了净身出户,第二年就与马丽娟闪电结婚。 1991年,一个戏剧性的离婚风波悄然发生在赵本山和葛淑珍之间。当时,赵本山的事业如日中天,在央视春晚一炮而红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品演员。就在事业达到巅峰之际,他却向妻子葛淑珍提出了离婚。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葛淑珍感到无比震惊和悲伤。她万万没想到,在自己多年来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的时候,丈夫竟然会狠心提出离婚。 葛淑珍明白自己无力挽回丈夫的心。但她还是出于本能地请求赵本山给一些补偿,以维持自己和孩子们今后的生活。 赵本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葛淑珍的要求。这个曾经家境贫寒的男人,如今净身出户,将所有财产悉数留给了前妻和孩子,包括在铁岭的一套房子、一辆夏利轿车,以及全部存款二十多万。 不到一年,赵本山便与长期合作的搭档马丽娟喜结连理,开始了新的婚姻生活。 葛淑珍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和许多那个时代的孩子一样,她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富贵的生活。她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家境并不宽裕。她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深知家庭的不易。尽管家庭条件艰苦,但葛淑珍并没有因为贫穷而抱怨。她从小便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也为她后来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1970年代,随着社会的变动和经济的发展,香港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的角色也开始逐渐发生改变,许多女性开始涌入职场,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葛淑珍在19岁时,成为了赵本山的妻子,那时的她和赵本山一样,都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年轻人。赵本山当时虽然在村里算是有点名气,但生活依然非常拮据。葛淑珍与赵本山结婚并不因为爱,而是因为两人的家庭背景和性格上的契合。 他们的婚礼非常简朴,甚至没有像样的婚宴,结婚的地方是租来的炕头,二手的幔帐成了唯一的装饰,日子虽然苦,但也很简单。婚后,葛淑珍不仅要照顾家里的生活,还承担起了大多数的农活,为了让赵本山能够专心发展,她几乎承担了所有家务,力求让这个家庭更加温暖有序。 刚出生的孩子赵铁蛋因为多种先天疾病,不仅聋哑,还患有心脏病和软骨症。这个孩子的出现不仅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两人的婚姻面临更大的考验。为了治疗孩子的病,赵本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频繁地参加各种比赛,希望能为家人赚取更多的钱。在这个过程中,赵本山的事业开始起色,而葛淑珍则默默地为家庭撑起一片天。 随着赵本山逐渐获得了演艺事业的机会,他的事业开始飞速发展,而葛淑珍也随之从农村搬到了城市。她与孩子们的生活逐渐好转,赵本山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演员变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 赵本山忙于事业,尤其是参演春晚后,他的知名度逐步攀升,生活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铁岭演出时,赵本山遇到了马丽娟,这段情感的萌芽也为赵本山后来的决策埋下了伏笔。葛淑珍感受到丈夫情感的疏远,尽管她在试图改变自己的外貌和生活方式,但两人之间的距离依然在扩大。最终,赵本山做出了离婚的决定。 1991年,葛淑珍和赵本山正式离婚。那时,赵本山把所有的财产分给了她,还承诺会继续承担孩子的治疗和教育费用。葛淑珍并没有依赖这些物质财富,她清楚地知道,依靠赵本山的金钱并不能保障未来的幸福。她选择了将这些存款存入银行,并开始寻找一份工作,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 尽管已经年过三十,且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葛淑珍依然没有放弃。她在一个饭店找到了洗碗的工作,虽然工资微薄,但对她而言,这份收入是独立和自由的象征。她珍惜这份工作,也把它当作自己从零开始的起点。每个月她会拿着工资到银行存起来,努力为未来积攒资本。 葛淑珍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城市中的立足之地。她意识到仅仅打零工不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于是她开始尝试创业。她凭借着在饭店打工时积累的经验,决定开设一家自己的餐饮店。她选了一家准备转让的饭店,成功接手并开始经营。 起初,葛淑珍坚持自己的原则,要求菜品要实在,食材要新鲜,尽管如此,生意还是不太景气。她不断反思并改进,最终决定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推出了实惠的盒饭和快餐,获得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随着口碑的传播,饭店的生意逐渐好转,最终实现了盈利。 葛淑珍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还为自己和女儿创造了更加稳定的生活。她的饭店逐渐走向正轨,成为了当地的知名餐饮品牌。 赵本山成名后,生活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葛淑珍始终保持着一种低调且坚韧的姿态。她没有依赖过赵本山的名气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了事业的成功。在她的世界里,自己和孩子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赵本山的成功,尽管与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距离,但她依然没有后悔过去的选择。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依赖丈夫的女人,而是找到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赵本山 Benshan Zhao.豆瓣电影
1991年,走红后的赵本山向妻子葛淑珍提出离婚,葛淑珍说:“离婚可以,那你得给我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14 22:33:25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