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路专访】曾因为过度关注排名钻牛角尖 吴咏琳感激队友启发:换另一方式看世界 用「百足咁多爪」来形容吴咏琳可谓最贴切不过,她就读港大同学会小学时,已经是多栖校队成员,至于当初接触乒乓球,却是因为哥哥的缘故。「我6岁开始打乒乓球,最初是比我年长4岁的哥哥先去学的,我会跟他一起去上堂,然后帮手『执波』,慢慢地我也一起去学了。」「咏琳」回忆说:「妈妈说我小时候不懂疲累,于是带我去参加不同的兴趣班『放电』,不只乒乓球,我也有玩游水、跑步及榄球(Touch rugby)等,而且都是校队成员,也懂一点点溜冰、网球及跳绳。」到了8岁左右,咏琳已成为乒乓球的青苗球员,之后再加入恒生少儿精英队(少精队),「『少精队』每日都要练,所以便投放多了时间去练习;到10岁入选香港青少年队,需要时间就更多,于是愈来愈少机会接触其他运动了。」 「咏琳」自言是个i人,不过好胜心比较强,很喜欢与别人竞技的滋味,不过之所以对乒乓球情有独钟,却并非因为打赢对手而获得到甚么成功感。她解释:「加入了不同的球队之后,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每日都一起练习,朝夕相对便成为了知心好友,不似得游水及跑步这些个人化项目;榄球虽然也是队制,但小学之后便没有玩了;『玩得开心』是我选择乒乓球的最主要因素。」 我比较习惯每日都有一个很充实的时间表,这样才会清楚知道自己每日的目标。 除此之外,「咏琳」亦有涉猎到音乐层面,不但考获8级钢琴,连小提琴及口琴也难不到她,更难得的是她的学业成绩同样出众,在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DP)更考获45分满分成为IBDP状元。别人可能认为学业与课外活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现正在科大修读量化金融学的她却游刃有余:「我通常都会将每日行程排得满满,试过因为要迁就其中一方而有空闲时间,我反而会觉得不舒服,会比较习惯每日都有一个很充实的时间表,这样才会清楚知道自己每日的目标。」 根据4月1日的最新排名,「咏琳」在女双排14位(伙拍朱成竹)、混双18位(伙拍姚钧涛);女单则排116位,她透露曾经因为期望单打取得突破,反而拖累了表现,现在已学懂释放压力:「我以前很著紧自己的排名,2023年曾给自己定下女单要打入前100位的目标,可是始终差一点点,到2024年也是徘徊在边缘位置。那个时候我基本上每打完一个比赛,就会好紧张地去计分,但就是因为这样影响到比赛,后来才学懂调整心态。」她续说:「现时我会将焦点放在自己的发挥上,即是能不能将练习的东西打出来,不再以每次比赛打到第几名,去定义自己有没有进步。因为每次比赛你抽签对到的人都不同,对手水平都不会一样。」翻查资料,「咏琳」在2024年7月的女单排名刚好达到100位,总算达到了目标。 成功的运动员都必定少不了身边人在背后支持,「咏琳」的最强大后盾就是家人。只要时间许可,双亲及兄长都会飞到外地,现场为她打气。「咏琳」笑言小时候的梦想职业就是「当个好妈妈」:「读书时我的志愿是想做药剂师,我以为只是将药丸倒来倒去⋯⋯但我记得最初幼稚园的时候,我是想做我妈妈,因为我觉得有一个家庭很幸福。」她承认这是自己梦想中的生活模式,只是目前这一刻,先要在运动员生涯创一番事业。「家人一直给我很多自由及选择,我是很感恩的。我考完IB,成绩算是不错,很多人觉得我只要去读书已经很好,但是家人给我选择权,我自己又想打波,毕竟当运动员只可以在这几年去冲。如果之后打不上去,也可以继续读书,所以很感恩他们很支持我做的决定。」她再补充:「当我遇到不顺境的时候,他们当然不想我这么快放弃,但是也不会强逼我去做甚么。我觉得这样反而培养到我对自己的规划、对自己有要求,而不是要做些甚么来满足他们。」 要感谢的当然不只是家人,「咏琳」也十分感激在成长路上扶过自己一把的教练及队友:「我性格比较急,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自己进步得太慢,很感恩2023年开始带我的『瑞姐』(张瑞),她除了教打波之外,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教了我很多。」她停不了口继续说:「『瑞姐』和『阿杜』(杜凯琹)也有教过我,就是要有感恩的心。之后我换另一个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是开心和正面很多,因为我以前可能比较消极,运动员往往要面对这么多失败,当我受很多挫折的时候,我也很负面,但是之后在每一天的小事上都会感恩,还有感恩很多人都会支持我,我整个人开朗了很多、还有开心了很多。」
【体路专访】曾因为过度关注排名钻牛角尖吴咏琳感激队友启发:换另一方式看世界
之双聊体育
2025-04-14 22:37:19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