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投诚的2000名土匪参加解放军安排的接风宴。席间,匪首顺手把脱下的大衣挂到墙上,刚好被叶长庚司令看到,仅一眼他便盛怒之下将手中的酒杯一摔,喝道:“把他们抓起来,枪毙!” 1946年的东北,局势乱得像一锅粥。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都盯着这片地盘,谁能拿下,谁就占了大便宜。东北的地形好,资源多,离苏联还近,战略位置那叫一个重要。可问题不光是国共两边的角力,还有一群趁乱冒头的土匪。这些家伙捡了日军留下的枪炮,占山为王,烧杀抢掠,搞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想稳住东北,先得把这帮土匪收拾了,不然啥计划都白搭。 叶长庚那会儿刚被派到黑龙江当军区司令员。这人是个老革命,1903年出生在浙江开化,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放过牛,干过杂活,1926年才投了国民革命军,跟着打北伐。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他看清了那帮人的嘴脸,1929年带着一排人马直接投了红军。从那以后,他打过反“围剿”,走过长征,抗日战争里也在晋察冀带着游击队跟日本人干仗,硬是熬成了个经验老到的将领。到了1946年,他已经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司令员,脑子活,胆子大,还特别会抓重点。 东北的土匪问题不是小事。日本人撤了,留下一堆武器,土匪捡了便宜,势力膨胀得吓人。有的占着山头,有的干脆控制了村镇,人数多的能凑好几千,装备还挺精良。叶长庚一到黑龙江,就开始摸底。他派人四处打听,查清楚了土匪的分布和头目的底细,发现光靠硬打肯定不行。东北刚从战争里缓过来,老百姓经不起再折腾了,解放军也不能随便损兵折将。他琢磨来琢磨去,决定来个软硬兼施的办法:先贴告示,劝土匪投诚,给条活路;要是还不老实,那就直接剿。 这招还真管用。告示贴出去没多久,有些小股土匪就放下枪,愿意归顺。可大股的土匪头子还在观望,琢磨着是不是能捞点好处。其中有个叫张三爷的家伙,带着两千号人马突然说要投诚。这事来得太蹊跷,叶长庚心里犯嘀咕。张三爷是个出了名的土匪头子,手底下人多,枪也多,过去没少干缺德事,怎么突然就想当好人了?叶长庚没急着表态,表面上先应下来,还特意安排了一场接风宴,打算借机好好观察观察。 宴会那天,叶长庚让人把气氛弄得热热闹闹,摆了不少好菜好酒,显得特别热情。可他私底下早安排好了,营地周围埋伏了部队,随时准备动手。张三爷带着人来了,个个看着挺老实,寒暄的时候还一个劲儿说好话。宴会进行到一半,张三爷喝得有点高,热得受不了,随手把大衣脱了,挂在一边。叶长庚眼尖,瞅见他里头穿的衣服不对劲——那分明是件国军制服,领子上还有军衔的痕迹。这一下,叶长庚全明白了。 他没当场发作,稳住场面,先让人去查张三爷的底。没过多久,手下送来消息,证实了他的猜测:张三爷压根不是真投诚,这两千人马是国民党派来的卧底,想混进解放军内部搞破坏。叶长庚听完,气得不行,直接把酒杯往地上一摔,下令把这帮人全抓起来。张三爷还想装糊涂,可证据摆在面前,他一点狡辩的余地都没有。 抓人之后,叶长庚连夜组织审讯。张三爷起初死不承认,硬说自己是普通土匪,衣服是随便捡的。可解放军搜了他的营地,翻出不少国军的枪支弹药,还有跟国民党高层的通信记录,铁证如山。张三爷扛不住了,只好全招。他承认自己是受了国民党的指使,假装投诚,打算伺机偷情报,破坏解放军的计划。他手下那两千人,大部分是普通喽啰,被他蒙在鼓里,只有几个心腹知道内情。 叶长庚处理这事雷厉风行。他把张三爷和几个主谋单独拎出来,查清楚罪行后,直接下令枪决。这帮人干过不少坏事,又是国民党的走狗,留着就是祸害。其他被蒙蔽的喽啰,叶长庚没一棍子打死,而是把他们拆开整编,送去接受改造。这招既收拾了坏分子,又给了普通人改过的机会,处理得滴水不漏。 这事之后,叶长庚的剿匪工作更顺了。他接着用软硬两手抓,一方面继续劝降,贴告示,喊话土匪放下武器;另一方面组织部队,专门盯着那些死不悔改的家伙打。东北的土匪势力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张三爷这事一传开,不少头目吓得不敢再硬抗,陆陆续续带着人来投诚。到1947年,东北的匪患基本被清干净,老百姓终于能喘口气,种地做买卖不用提心吊胆了。 叶长庚干的这事,不光是解决了土匪问题,还给解放军在东北站稳脚跟打下了基础。东北稳定了,解放军才能放开手脚,跟国民党掰腕子。1948年的辽沈战役,解放军能大获全胜,东北这块后方功不可没。 叶长庚后来的日子过得挺平实。新中国成立后,他没去追什么高位,慢慢退了下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1986年,他在南昌病逝,享年83岁。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5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