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度关注中国应对美关税霸凌在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中国的国际贸易版图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重塑。2025年一季度,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经济界: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进出口额达到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双方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更预示着未来广阔的合作前景。
我国与东盟贸易互补不断增强中国与东盟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高度互补的关系。中国在电子、汽车、机械等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5G、高铁、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更是处于世界领先。而大部分东盟国家,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在纺织、服装、电子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产业独具优势。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为例,中国生产的高端芯片、精密零部件,通过贸易输送到越南等东盟国家,在那里完成最后的组装,再将成品销往全球 。在贸易品类上,制造业产品在双方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一季度占比达到90.1% 。同时,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同样可圈可点。自2017年以来,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 。
然而,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发起的关税霸凌行径给全球贸易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美国以“对等”为名,行霸权之实,将“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经济霸凌行径,严重破坏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但中国并未被这一挑战吓倒,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短期来看,中国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优惠措施,如RCEP的相关政策,来降低成本,排除贸易壁垒的干扰。从中长期角度,中国实施多元化的外贸战略,积极推进贸易网络的建设,与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以降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中国多数商家以平稳心态看待贸易战面对贸易战,中国多数商家展现出了平稳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心。在义乌,这座以小商品生产闻名的城市,出口商们坚决反抗,毫不恐慌。他们相信中国有能力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取胜,并且积极开拓其他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许多商家还向依赖美国市场的大型制造商开放自己的客户网络,携手共渡难关。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一方面与东盟的贸易互补不断增强,携手共进;另一方面,在应对美国关税霸凌时,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从容的姿态。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推动全球贸易朝着更加公平、自由、开放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