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被日军包围的狼牙山五壮士,由于不甘沦为俘虏纷纷跳下了悬崖,其中宋学义却因为树丛拦住得以幸存,战后他被授予五星勋章,可从那以后他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宋学义是河南沁阳县北孔村人,由于家境贫困,再加上外敌入侵,一家人只能在外逃荒。 1939年,22岁的宋学义在河北乞讨时,遇到了八路军游击队,一心想打日本鬼子的他,二话不说就参加了这支队伍。 参军不久,宋学义的家人就先后死在了日军的刺刀下。 家人的惨死,让宋学义的心中燃起了仇恨的火焰,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日军赶出中国。 不久,宋学义被分到了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尽管他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他在战场上表现却非常勇猛,甚至还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一挺机关枪。 要知道当时八路军使用的武器不仅落后还短缺,因此宋学义这把机关枪着实让他骄傲了很久,而他也因此每次作战,必冲锋在前。 1940年,宋学义光荣入党,此时的他不光对革命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抗日也愈发坚定了决心。 1941年,由于日军在百团大战中受到重挫,于是日军对八路军的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也就在是这一年的9月24日,3千多名日军将狼牙山团团包围,由于时间紧迫,机关干部和数千名群众没能及时转移。 当时宋学义所在的部队已经转移到了距狼牙山有一段距离的张庄村,司令杨成武在得知情况后,立刻派出兵力在其他地方与日军展开战斗,为的是分散日军的战斗力。 果然,八路军猛烈的火力,让日军不得不从狼牙山抽调部分兵力来与八路军作战,这样一来原本围得水泄不通的狼牙山就有了缺口,而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则担负起了掩护机关干部和群众撤退的任务。 不得不说,七连的任务艰险异常,因为当时需要转移的机关干部和群众有上万人之多,这就意味着宋学义所在的七连,必须坚持足够的时间与日军周旋。 凌晨,日军向狼牙山发起进攻,他们先是用大炮对狼牙山进行轮番轰炸,靠着火力的掩护,日军冲向了狼牙山,结果走在前面的日军被七连预埋的地雷炸得血肉横飞,然而面对如蚁如蝗的日军,七连的战士也是伤亡惨重,但他们仍然顽强地抵挡住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估算着机关干部与群众应该已经撤到了安全区后,宋学义等5人主动请求掩护七连剩余不多的战士撤退,在得到连长的同意后,他们向相反的方向奔去,一路上他们频频向日军开火,最终将日军引上了狼牙山。 当宋学义等5人把日军引到山顶的时候,一道高约30米的悬崖阻断了他们的后路。眼看着日军步步逼近,宋学义5人仍然顽强作战,弹尽粮绝后,宁死不屈的他们纵身跳下了悬崖。 被树丛给拦住侥幸逃过一死,但宋学义腰骨折断,尽管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却落下了残疾。战后,部队专门召开了表彰大会,杨成武司令代表聂荣臻为他颁发了“英勇顽强”抗日壮士勋章。 不过,由于身体残疾,宋学义已经不能继续上战场了,于是他主动离开了部队。 1951年,中央要召开全国军烈代表大会,沁阳县的工作人员在查阅伤残军人花名册时,这才发现“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宋学义正在沁阳农村务农。 经过查访,工作人员才在北孔村找到了正在干农活的宋学义。 原来,宋学义在离开部队后,先是在河北易县管头村当农会主席,并在那里结婚成家,后来由于思念家乡,便返回了北孔村。 多年来,宋学义一直带着乡亲们艰苦创业,但他只字不提他的英雄往事,因此别说村民了,就连他的家人也都不知道他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多年没有音信的宋学义终于有了消息,相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而宋学义先后不光参加了军烈代表大会、全国民兵大会等,还担任了公社委员及县委委员等职务,甚至他还受邀参加过毛主席的家宴。 除此外,和宋学义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也大多都成为了军区重要领导,然而宋学义却从没想过借助自身的荣誉和战友们的情谊,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而是继续扎根于北孔村,带领村民积极生产,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原本名声在外的要饭村,变成了全县有名的模范村。 其实,宋学义的家里由于缺少劳动力,再加上大女儿常年多病,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难,妻子曾希望他能向组织提要求,却遭到了他的拒绝,他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我凭什么向国家提要求。” 1971年,积劳成疾的宋学义因病去世,享年53岁。8年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而他的遗骸也被葬入沁阳烈士陵园。 如今,英雄虽然早已不在人世,但宋学义的精神却万古长存,就如一座丰碑,将会永远传承。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16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