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三河市牌匾变色事件终于迎来正式通报。
4月15日上午,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通报还表示,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题,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从4月8日登陆热搜,再到如今正式通报,三河市的反应不可谓不慢。
最为关键的是,这份通报更像是一份技术性回应。
什么叫技术性回应?
我的定义是,只是针对舆情关切做了回应,而没有满足舆论期待。
从最新的通报上看,只说了对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但市委主要负责人具体指的是谁,对不起,无可奉告。
而且,免职处理也不是处罚。
另外,三河市的诸多做法,已对当地商户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可地方如何弥补,在通报中也没有明确说明。
诸多因素加持之下,也难怪大众会对此产生不满。
我知道有人会说,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指的就是付顺义。
可倘若包括付顺义,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明?
要知道,在过往的诸多通报中,做出的处罚经常是指名道姓的。
遮遮掩掩,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不好。
弱传播里说,因为对事件语焉不详,甚至根本不回应,留下的空白会创造无数可能的链接点。没有标准答案,就有很多答案;答案选项越多,舆论的关注也越大。
以此观之,这份通报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在关键之处语焉不详,以至于留下空白有待解答。
或许,这份通报留下的空白,会在下一份通报里得到详细解答。
但倘若没有下一份通报呢?
用户91xxx53
为啥都是在网络疯传了之后,上级才来调查?为什么不把这行为提前扼杀?
wangjyyh
这份通报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在关键之处语焉不详,以至于留下空白有待解答
老孟
也没有说错误的性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