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没被西方摁死?基本都是靠中国撑着。看美俄现在好像有点和解的苗头,就以为中国

寒月清辉洒落处 2025-04-15 17:44:03

俄罗斯没被西方摁死?基本都是靠中国撑着。看美俄现在好像有点和解的苗头,就以为中国会被晾在一边,太单纯了!就是因为中国没瞎掺和、没选边站,俄罗斯才缓过劲儿来。要是三年前中国也跟着西方一起收拾俄罗斯,哪还有今天这美俄眉来眼去的戏码? 美俄近期的“和解”戏码看似热闹,实则是大国博弈的冰山一角。中国在这场棋局中展现的战略定力,才是俄罗斯得以喘息的关键。 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这个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的数字,背后是两国深度绑定的经济合作。 能源合作更是压舱石: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达380亿立方米,占中国进口量的22%;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首次突破1亿吨,占总进口量的19%,价格比沙特低10%。 当欧盟切断俄能源命脉时,中国不仅接盘俄罗斯30%的石油出口,还投资20亿元在阿穆尔州建设炼油厂,直接消化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原油。 这种“造血式”合作让俄罗斯经济在制裁中逆势增长,2024年GDP增速达2.1%,远超欧盟的0.3%。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对华出口中99.6%使用人民币结算,彻底摆脱了美元枷锁,让西方制裁沦为摆设。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的“不选边站”为俄罗斯撑起了保护伞。联合国涉乌决议中,中国17次投下弃权票,仅在2025年2月支持呼吁停火的决议。这种策略既避免刺激西方,又为俄罗斯争取了战略缓冲。反观欧盟,为表忠诚连瑞士都放弃中立,结果换来能源危机和通胀飙升。 2025年3月中俄伊北京会晤联合声明,三国共同谴责非法单边制裁,支持伊朗核计划和平性质,这种“非西方阵营”的协作,让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不再孤单。 正如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言:“中国的中立是对霸权主义最有力的制衡。” 美俄利雅得会谈看似“眉来眼去”,实则各怀鬼胎。乌克兰要求保留“领土换和平”选项,俄罗斯坚持“去军事化”前提,美国想借停火协议转移国内矛盾,最终连联合声明都未能达成。 能源领域的博弈更显微妙:美国承诺帮助俄罗斯恢复粮食出口,却要求以美元结算;俄罗斯坚持用人民币和卢布,双方在“货币战争”中僵持不下。 这背后,是中国构建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95%的中俄贸易,悄然动摇着美元根基。 所谓的“和解”,不过是利益权衡下的短暂喘息,深层矛盾从未消解。 中国在这场持久战中始终保持清醒:当欧盟为乌克兰砸下5000亿欧元时,中国在南海填岛造礁,将永兴岛机场跑道延长至3000米,部署红旗-9防空系统;当美国在亚太搞“离岸平衡”时,中国与东盟的RCEP贸易额突破6.5万亿美元,用市场整合巩固区域影响力。 这种“守家”策略看似保守,实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借鉴——1979年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中国选择“韬光养晦”而非趁火打劫;如今面对美国“重返亚太”,中国依然以“稳守家门”化解对方的兵力分散。美军60%的亚太兵力被牵制在台海和南海,根本无力在东欧深度介入,正是中国“以静制动”的高明之处。 当美俄在黑海航行权上扯皮时,中国已与沙特敲定人民币结算石油协议;当欧盟为乌克兰重建争吵不休时,中国正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的基建项目。 这盘大棋的关键,从来不是看谁在前台表演,而是看谁能在幕后稳住根基。中国用“不结盟、不对抗”的智慧,既为俄罗斯争取了生存空间,也为自己赢得了战略主动。这种“以守为攻”的策略,本质上是用时间换空间,用定力破困局。 有人觉得美俄“和解”会让中国被晾在一边,却没看清:正是中国的“不瞎掺和”,才让俄罗斯有了与西方周旋的资本;正是中国的“稳如泰山”,才让大国博弈的天平始终保持微妙平衡。 当西方试图用“选边站”绑架全球时,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大国智慧,是既能在风暴中守住家门,又能在乱局中谋得长远。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寒月清辉洒落处

寒月清辉洒落处

寒月清辉洒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