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历史上,斯大林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带领苏联熬过工业化、集体化和二战,地位无人能撼动,死后还被放进红场列宁墓的水晶棺供人瞻仰。可1961年的一天深夜,红场突然封锁,斯大林的坟墓被挖开,军官们把他从水晶棺里抬出来,金钮扣被换成铜的,塞进普通棺材里埋了。 斯大林这人,提到他就得先说他的地位。1878年,他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穷小镇,家里条件差得不行,爹是鞋匠,娘给人洗衣服。他小时候上过教会学校,后来接触革命思想,投身布尔什维克运动。十月革命后,他慢慢爬上高位,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靠着一手权力斗争成了苏联老大。他上台后搞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工厂田野都忙得热火朝天,二战时更是带着苏联打赢了德国,成了世界强国。这份功绩,谁也不能完全抹掉。 但斯大林的统治也不是啥光鲜事。他搞政治清洗,抓人杀人不眨眼,几十万人没了命,上百万被扔到西伯利亚挖矿,活得人不人鬼不鬼。那时候苏联老百姓过得提心吊胆,半夜敲门声都能吓出一身冷汗。1953年,他脑溢血死了,74岁。当时把他放进列宁墓,跟列宁并排躺着,水晶棺一摆,全国上下都去瞻仰,地位看着还是稳如泰山。 可到了1961年,事情突然变了。那年10月底,苏共开了二十二大,赫鲁晓夫站出来放炮,说斯大林偏离了列宁路线,搞个人崇拜,把苏联带歪了。大会一拍板,决定把他从列宁墓里迁出去。这可不是小事,斯大林毕竟是前任大佬,死后还被这么折腾,摆明了是要重新算账。赫鲁晓夫为啥这么干?简单说,他想借这事给自己立威。 赫鲁晓夫跟斯大林关系不浅。上世纪30年代,他还是斯大林手下的得力干将,政治清洗那会儿也没少出力。可斯大林死后,他爬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搞“去斯大林化”。1956年,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秘密报告,痛批斯大林的罪行,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到1961年,他觉得光说不行,得动真格的,把斯大林从列宁墓里弄出去,彻底跟过去划清界限。这招够狠,既清算了老账,也给自己加了政治筹码。 迁葬那天晚上,红场封得死死的,保密工作滴水不漏。官方对外说是为阅兵做准备,其实谁都瞒不住。军官们动手,把水晶棺挖出来,斯大林的遗体被抬走,金钮扣换成铜的,勋章摘了,塞进普通木棺,埋到克里姆林宫墙下。整个过程快得像流水线作业,为啥这么急?一是怕老百姓闹,二是怕国际上说三道四。毕竟斯大林在苏联人心里地位不低,突然这么搞,容易炸锅。 这事背后,苏联内部的政治斗争才是主线。赫鲁晓夫上台后,日子并不好过。斯大林留下的老派势力还在,不少人对他不服。他得靠这种大动作证明自己有魄力,能把斯大林这尊“大神”拉下马。但他也没想到,这招用完没几年,自己也翻车了。1964年,勃列日涅夫带头搞政变,把赫鲁晓夫赶下台,苏联又换了新玩法。赫鲁晓夫想借迁葬翻篇,结果自己也没翻过去。 再说斯大林的迁葬,对苏联老百姓影响不小。有人觉得这是大快人心,斯大林那套高压政策早该扔了;可也有人不乐意,毕竟二战胜利是真,工业化也是真,咋能说翻脸就翻脸?街上议论纷纷,但谁也不敢大声嚷嚷。那时候苏联宣传口风一转,斯大林的名字慢慢淡出课本,墓地也没啥人管,渐渐冷清下来。 西方国家乐得看热闹,报纸上分析得头头是道,说这是苏联内部洗牌的信号。社会主义阵营里,有些国家跟着喊口号,有些却暗地里皱眉,毕竟斯大林在共产主义圈子里还有点象征意义。赫鲁晓夫这步棋,走得大胆,但也埋了不少隐患。 从历史角度看,迁葬斯大林不只是挪个尸体那么简单。它标志着苏联开始重新审视过去,想从斯大林的阴影里走出来。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开了头,可没走到底,后来勃列日涅夫上台,又把一些老政策捡回来,苏联还是没彻底翻篇。这事就像个分水岭,往前看是斯大林的铁腕时代,往后看是赫鲁晓夫的短命改革,再后来就是勃列日涅夫的保守路线。 再说点接地气的,斯大林被迁出去,金钮扣换铜的,这细节听着挺寒碜。堂堂苏联老大,死后待遇降级,多少有点“人走茶凉”的意思。其实这也反映了政治的现实,今天你风光,明天可能啥也不是。赫鲁晓夫干这事的时候,估计也没想到自己后来也栽了,历史这东西,真是轮回得快。 迁葬之后,斯大林的墓地就留在克里姆林宫墙下,立了个简单的大理石碑,写着生卒年份,没啥花哨装饰。跟列宁墓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这结局,跟他生前那呼风唤雨的日子一对比,谁看了都得感慨一句:世事无常啊。 参考资料 斯大林.凤凰网
大家以为在雅尔塔会议上,列强瓜分世界的时候,会像村里生产队开会一样吵吵闹闹吗?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