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国内揪出“叛徒”数量还在上升!农业研究员符某偷运61份珍贵水稻种,还出卖情报给境外,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内奸,最终他的下场如何? 2025年4月14日,国家安全部披露的一起案件,将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符某推到了公众视野前,他的所作所为,令人痛心疾首。 符某曾怀揣着科研梦想,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获得单位公派,前往国外某大学做访问学者。 初到国外,面对实验室里先进的设备,他内心的天平开始失衡。看着那些精密仪器,他没有想着如何利用它们为国家科研事业添砖加瓦,而是动起了“借鸡生蛋”的歪心思。 他盘算着把国内的科研项目拿到国外做实验,要是能研究出成果,既能完成科研任务,还能在同行面前“风光”一把,名利双收。 有了这个想法后,符某将其告诉了身为水稻专家的导师宋某。没想到,导师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十分认同,还希望他多带些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 在导师的怂恿下,符某明知国内水稻种子不能私自携带出境,却还是在利益的诱惑下,踏上了违法之路。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符某频繁往返于两国之间。他先后分3次,将4批次共61份我国水稻种质资源私自携带出境,提供给外方研究机构人员。 为了凑齐这些种质资源,符某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且极具欺骗性。他先是通过正规审批手续申领种子用于研究,而后擅自收集留存剩余种子;还私自到单位实验田里采集。 甚至以科研为名向国内农研所、农学院的关系人索要,当对方特别强调提供的野生种质资源不能外传,只能用于国内科研时,他表面上满口答应,实际却将承诺抛诸脑后。 在符某提供的61份种质资源中,有1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稻资源。要知道,种子堪称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 我国作为水稻种质资源大国,野生稻等特有资源承载着抗病、抗旱等关键遗传信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基因库”。 这份珍稀野生稻资源按照有关规定,严禁向境外提供。一旦这些资源被外国研究机构用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对我国种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隐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符某的行为终究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符某的行为构成向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 最终,符某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他为自己的贪婪和短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起案件,不仅仅是对符某个人的审判,更是给整个科研领域敲响了警钟。科研人员掌握着专业知识和资源,肩负着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任,更应当时刻保持对法律和国家利益的敬畏之心。 对此你们怎么看?
万万没想到,国内揪出“叛徒”数量还在上升!农业研究员符某偷运61份珍贵水稻种,还
小张的社会
2025-04-16 03:58:50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