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放过我的儿子。”谁知,李隆基却冷笑道:“你听过斩草要除根吗?”太平公主顿时泪流满面自尽而亡。 太平公主的母亲武则天掌握着无与伦比的权力。 太平公主虽为家中最宠爱的女儿,年仅五六岁时,太平公主便在一次外出时遭遇表兄贺兰敏之的侵犯,武则天为此采取了极端的惩罚措施。 679年,吐蕃国为了稳固与唐朝的外交关系,提出迎娶太平公主为妻的请求。 尽管吐蕃的使者有诚意,武则天却并未同意此提亲。 为了巧妙拒绝,她甚至让太平公主“出家”,建立了天平观。 太平公主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她对家族中的男性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次舞蹈表演中,她身着武官服饰。 李治和武则天意识到,太平公主终于准备步入婚姻,而她的丈夫也必定是朝廷最为看重的家族之人。 经过慎重选择,太平公主最终嫁给了外甥薛绍。 然而,不幸的是薛绍卷入了谋反事件,被武则天残酷处死。 她并未因悲痛而消沉,她开始模仿母亲的手段,培养起自己的男宠,甚至为赢得母亲武则天的宠爱,她将自己心爱的张昌宗送给了母亲。 此举虽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随着武则天的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 李显去世后,太平公主面对威胁自己的韦后政权,不得不与侄子李隆基联合发动政变,推翻了韦后。 李旦每每需要听取她的意见。 然而,随着李隆基逐渐显示出超凡的才智,太平公主心生忌惮。 她试图废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甚至试图毒死李隆基。 李隆基最终决定先发制人,除掉了太平公主的支持者,逼迫她逃入山寺。 三天后,太平公主返回家中,被李隆基命令自尽。 李隆基即位后,他任命了一批贤能之士,如姚崇、宋璟等作为宰相。 姚崇提出了多个改革建议,得到了李隆基的支持,使得开元年间的政治相对清明。 李隆基通过削减冗员,整顿行政机构。 与此同时,他还注重司法公正,对官员的贪腐行为毫不手软。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李隆基不仅大力发展农业,改善民生,还推动了文化繁荣,提倡诗词歌赋。 开元时期,社会安定,商业繁荣。 全国人口在开元末年突破了四千八百万,粮食价格稳中有降,社会治安良好 然而,李隆基逐渐沉迷于享乐,尤其是在杨贵妃进入宫廷后。 杨贵妃的美丽使得李隆基对她宠爱有加。 与此同时,李隆基开始纵容宦官,为了迎合他们的需求,宫廷中的资源被大量浪费。 宰相李林甫、杨贵妃等人占据了大量的权力,李隆基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李隆基在唐朝后期虽然他依然名义上是皇帝,但他更多地沉溺于享乐,对朝中忠臣的忠告视而不见。 与其倾听批评,李隆基更偏爱那些能顺从他意愿的宰相与官员。 李林甫的统治为期19年,他表面上温文尔雅,暗地里却以一己之力排除异己。 李林甫非常善于讨好李隆基,做出许多迎合皇帝心意的决策。 他精于权谋,把握了唐朝政权的实权,李隆基由于疏于政务,逐渐将朝政交由李林甫。 与此同时,李隆基的宠爱逐渐集中在杨贵妃和她的家族上。 杨贵妃的兄弟杨国忠从一个无名小卒升至宰相的位置。 杨国忠不仅奢靡无度,且极其贪婪,官职遍布。 宦官在李隆基的统治下,人数迅速增长。 特别是杨思勖和高力士,两位宦官逐渐掌握了朝政的实权,特别是高力士,他的影响力几乎遍及整个唐朝政坛。 高力士还直接干预了朝中的许多决策,甚至朝中奏报都需要通过他的审查,许多事务也需要他的直接批准。 然而,安禄山原是李隆基亲自提拔的节度使,凭借其超群的军事才能,他迅速获得了李隆基的信任。 安禄山对朝廷的忠诚并未如李隆基所期望的那般,他反而在私底下暗中积蓄力量。 李隆基虽然得到大量的预警信号,却始终未能对其产生足够的警觉,直到叛乱爆发。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叛乱。 唐军由于李隆基的疏忽,未能及时作出反应,叛军迅速占领了洛阳和潼关,逼近长安。 此时,李隆基惊恐万分,决定逃亡。 在逃亡途中,李隆基深感悔恨。 大军行至马嵬驿,军队因杨国忠的专权愤怒至极,导致了将士的哗变,杨国忠被杀。 随后,李隆基一再请求宽恕,在无奈之下,李隆基同意了将杨贵妃赐死的命令。
713年,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临刑前,她对李隆基道:“看在我帮你登上皇位的份上
底层史观吖
2025-04-16 10:35:41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