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南京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抓捕了一个摆烟摊的老人,经过确认老人是杀害共产党与进步人士的中统大特务,因此法院决定判处他死刑,可他却大声喊冤道:“让陈赓来,他能证明我的身份。” 老人名叫鲍君甫(别名杨登瀛),别看他现在落魄,年轻时那可是中统最为风光的大特务。 审讯室的铁栏杆结着水汽,鲍君甫布满老茧的手指在玻璃上画出"杨登瀛"三个字。这个曾在上海滩坐别克轿车、出入租界巡捕房的名字,此刻正随着水痕渐渐模糊。法官甩出1932年国民党"反省院"副院长的档案时,他忽然想起那年在龙华监狱,陈赓隔着铁栅栏递来的半块烧饼——上面还沾着两人同监时磨出的铁锈味。 上海滩的霓虹曾照见他的双面人生。1928年霞飞路咖啡馆里,陈赓推过来的金条在咖啡杯旁泛着冷光,他接过时故意碰翻方糖罐,糖块滚落声恰好盖住隔壁桌中统特务的脚步声。别克轿车的真皮座椅下藏着《布尔什维克》杂志,他每周亲自开车到四川北路"杨登瀛办事处",把国民党搜捕名单塞进《申报》夹层。 最惊心动魄的较量藏在白鑫叛变案里。他假意邀请这个出卖彭湃的叛徒打麻将,摸牌时指尖触到对方藏在袖口的勃朗宁。牌桌上哗啦啦的洗牌声,恰为窗外的"特科"锄奸队掩盖了子弹上膛的轻响。当白鑫倒在范争波公馆门前时,他正站在二楼窗帘后,用雪茄烟灰在窗台写下"任务完成"的暗号。 南京老虎桥监狱的月光比上海冷。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他在刑讯室见到浑身是血的陈赓。特务用烙铁烫他胸口逼供,他却盯着陈赓囚衣上的破洞——那里本该别着中央特科的银质徽章。两人目光相撞的瞬间,他咬碎假牙里的氰化钾蜡丸,把致命毒药咽成了保命的表演。 最讽刺的是历史证明的方式。当陈赓的亲笔信从北京飞来,法官对着"对党贡献颇大"的证明皱眉时,他正用缺了口的搪瓷缸接屋檐水。浑浊水面晃动着1935年的自己:那时他穿着笔挺中山装,把伪造的"共党活动报告"拍在徐恩曾办公桌上,袖口的金纽扣闪着戏谑的光。
1951年,南京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抓捕了一个摆烟摊的老人,经过确认老人是杀害共产
星河漫游阁
2025-04-16 11:33:12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