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美军可打击中国境内5万个目标,令其在15分钟内瘫痪!

国际一直在 2025-04-16 12:03:10

2008年,美国军事专家约瑟夫·格利高里·迈哈内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他在一次采访中声称,美军已经对中国形成了战略包围,只要动用常规武器,就能15分钟内打击中国境内的任何目标,直接让中国的工业体系瘫痪。 这话一出,全球哗然。有人觉得这是美国在炫耀肌肉,有人怀疑这压根不现实,还有人担心这会把中美关系推向危险边缘。

要弄懂这件事,先得知道迈哈内是谁。这家伙可不是随便哪个键盘侠,他在美国军事圈子里有点名气。20世纪60年代,迈哈内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普通家庭。 他老爸是个朝鲜战争的老兵,家里从小就充满军事气息。年轻时,迈哈内考进了西点军校,那可是美国培养军官的顶尖地方。他在学校里学的是战略和战术,成绩挺拔尖,脑子灵活得很。

毕业后,迈哈内直接进了美国陆军,从基层干起,慢慢爬到了五角大楼。他赶上了冷战末期,参与了不少战略规划,眼界开阔了不少。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军用高科技打得伊拉克毫无还手之力,这场仗让迈哈内印象深刻。他后来回忆说,当时美军的卫星、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配合,简直像教科书一样完美。这段经历也让他对美国的信息化战争能力信心爆棚。

90年代中期,迈哈内被派到韩国,盯着朝鲜半岛的动静。那几年,他开始关注中国。中国的军力增长速度让他有点意外,也有点警惕。 2000年,他以中校军衔退役,没再穿军装,转而加入了华盛顿一家智库。这家智库专门研究全球安全问题,迈哈内在里面主要盯着亚洲,尤其是中国。他写了不少报告,分析中美博弈,观点大胆,经常上媒体抛头露面。

迈哈内的风格有点像“预言家”,喜欢用历史案例和数据说话。比如,他老拿海湾战争举例子,强调美军的快速打击能力。 他的文章和演讲虽然有时候听着夸张,但总能抓住眼球。2008年那次采访,就是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之一,也是争议最大的时候。

2008年12月,迈哈内在华盛顿接受采访,扔出了那个惊人的说法。 他说,美国已经在中国周边布下了天罗地网,从中亚到东南亚,再到太平洋,军事基地和舰队把中国围得死死的。只要一声令下,美军能用常规武器在15分钟内打掉中国境内的任何目标,直接让工业体系崩盘。 他还特意提到,目标数量可能高达5万个,包括港口、工厂、电站这些关键节点。

这话听着吓人,但迈哈内给出了自己的逻辑。他先点了几个地方: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美军基地,离中国西部不远;伊拉克的部队,能掐住能源通道; 东南亚的菲律宾和泰国,有隐秘的军事设施;加上太平洋上的航母群,火力覆盖中国沿海。他觉得,这些布局让美军可以多方向同时出手,中国根本来不及反应。

他还拿历史撑腰。1999年,美军在南斯拉夫战争中“误炸”了中国大使馆,那次行动展示了精确打击的能力。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又让中国吃了亏,美国侦察机硬闯,事后还全身而退。 迈哈内认为,这些例子证明美军的技术和情报优势碾压对手。他甚至提到海湾战争,说美军42天就搞定伊拉克,中国虽然大,但工业集中,挨一轮猛攻就得歇菜。

具体怎么打?迈哈内的设想是这样的:美军用巡航导弹开路,从陆海空多平台发射,直奔中国的经济命脉。沿海的上海、广州、天津这些港口城市首当其冲,内陆的能源设施和工厂也跑不掉。 他算过时间,从导弹发射到命中,最快几分钟,最慢一刻钟,中国的指挥系统根本反应不过来。他还设想用电磁干扰配合,瘫痪中国的通信网络,让雷达和卫星都变成摆设。

不过,迈哈内的说法听着牛气冲天,却有不少漏洞。他完全没提中国的反击能力。 2008年,中国可不是90年代的水平了。北斗卫星已经开始研发,歼-10战机投入使用,东部沿海的防空网也成型。 美军要是真敢动手,中国的导弹和战机不可能干看着。更别说内陆的导弹发射井,随时能还击。迈哈内的计划像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上:中国会乖乖挨打,不还手。这显然不现实。 还有人算过账。5万个目标,15分钟,意味着每秒要打掉55个点。这需要多少导弹?多少飞机和军舰同时行动?后勤能不能跟上? 美军虽然强,但这速度听着更像科幻片。而且,2008年美国正忙着打伊拉克和阿富汗,金融危机还让经济一团糟,真有余力对中国开战?迈哈内的豪言壮语,细节上站不住脚。

2008年那番话传开后,反响不小。中国这边,《环球时报》很快发文回击,说这是“典型的美国傲慢”。文章提到,1991年海湾战争后,中国就吸取教训,加大了国防投入。 2007年,中国搞了一次反卫星试验,成功击落一颗报废卫星,震慑力十足。2008年,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迈哈内的“15分钟”听起来更像是空话。

再往后看,中国的变化更大。2010年,北斗系统开始服务亚太,2020年全球覆盖,直接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歼-20隐形战机2017年列装,性能直逼美国的F-22。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外媒叫它“航母杀手”,射程覆盖西太平洋。 2021年,中国又成功测试了陆基反导系统,能拦截来袭导弹。这些东西加起来,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迈哈内设想的美军突袭,早就没了可操作性。

反过来,美国的情况却不乐观。2008年金融危机让经济元气大伤,军费缩水,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拖了十几年,耗得美军精疲力尽。 后来,俄乌冲突、中东乱局又分散了精力。美军在亚太的基地虽然还在,但中国有了反介入能力,航母不敢随便靠近,基地也成了活靶子。迈哈内的包围网不仅没压住中国,反而让中国更警惕,发展更快。

迈哈内自己也没闲着。他继续在智库混,写报告、做演讲,但慢慢收敛了锋芒。2015年,他在一场研讨会上承认,中国的反击能力超出了他的预期。 到了2023年,他写文章警告美国,挑衅大国风险太大,代价可能承受不起。那时候,他已经不提“15分钟”了,语气变得务实了不少。

现在,迈哈内退了休,住在弗吉尼亚州,偶尔上播客聊聊往事。他曾试图解释2008年的言论,说那是基于当时的情报推演,不是真要鼓动开战。 他还感慨,世界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日子结束了,中国崛起是挡不住的现实。他的职业生涯,从豪言开始,以妥协收尾,挺耐人寻味。

0 阅读:588

评论列表

用户18xxx71

用户18xxx71

1
2025-04-17 15:19

大漂亮有这样的顾问,挺好[点赞]

猜你喜欢

国际一直在

国际一直在

国际一直在,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