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中国与基里巴斯签订协议,租用一块土地建卫星跟踪站。到了2003年,华人总统汤安诺上任后公开表示:“这块地以后不租给中国了!” 基里巴斯,一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由33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优越,是全球最偏远的国家之一。虽然基里巴斯的经济依赖于渔业和外援,但它的战略位置却使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取的地方。 在20世纪末,中国政府意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航天技术的进步,控制与保障卫星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在此时决定投资建立一个卫星测控站,减少卫星发射后的追踪成本。 中国的卫星测控任务一直依赖海上测控船来进行,尤其是在南太平洋海域。这些测控船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具有很大的操作难度。因此,建立一座固定的测控站便成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过深入的地理和技术考量,基里巴斯成为了理想的选址——它位于中国卫星发射轨道的最佳位置,地理上具备了极为重要的优势。 1996年,中国驻基里巴斯的大使带着重大的任务前往基里巴斯政府,提出在基里巴斯建立卫星测控站的请求。基里巴斯政府对于这种提案表示了怀疑和谨慎。 毕竟,基里巴斯作为一个独立的岛国,其外交政策一直处于相对中立的地位。为了说服基里巴斯政府,中国大使耐心地解释了这个卫星测控站的和平用途,向基里巴斯保证这个设施将完全用于民用,且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 基里巴斯政府的担忧不仅来自于中国的提案是否真实可靠,还有来自美国的压力。在冷战后,美国对于国际政治和军力扩展的敏感依然存在。基里巴斯的领导人担心,这个测控站可能会成为中国军事扩张的一部分。 因此,基里巴斯在最初的谈判中犹豫不决。在中国方面做出了充分的解释与承诺后,基里巴斯逐渐放下了疑虑,最终同意了中国的提案。 1996年9月,双方签订协议,中国政府成功租借了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市郊的一块土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租期为15年。这块土地被用来建立一个高效的卫星测控站,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航天需求。 中国在基里巴斯的测控站不仅在中国的卫星发射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加深了中基之间的外交联系和合作。 随着基里巴斯测控站的建设完成,许多卫星发射任务得到了顺利的支持。中国的“神舟”飞船、风云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多项重要任务,都依赖这个遥远岛国的卫星跟踪站提供精确的测控数据。 这项工作不仅减少了中国的成本,还提高了中国自主发射卫星的能力。 好景不长,2003年,基里巴斯发生了政治变动。在这年7月,汤安诺总统在基里巴斯大选中胜出,成为新一任国家元首。汤安诺的上台标志着基里巴斯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汤安诺总统宣布,基里巴斯将不再续租土地给中国使用,卫星测控站必须撤离。汤安诺还公开表示,基里巴斯计划与台湾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一举动明显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直接挑战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汤安诺的决策令中国震惊,因为这一决定的背后不仅有基里巴斯政治立场的转变,还有强烈的国际压力。 美国一直在基里巴斯的外交事务中施加影响,尤其是反对与中国的过于紧密合作。美国对于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扩展感到不安,基里巴斯的这一政策转向无疑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胜利。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2003年11月7日,中国决定撤离所有驻基里巴斯的设备与资料,并将卫星测控站的所有设施拆除打包送回国内。 此举标志着中基两国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随即,中国宣布与基里巴斯断交。这一举动让世界关注到了南太平洋地区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也展示了中国在外交事务上的坚定立场。 基里巴斯与中国断交后的十多年里,国家内外的局势变动不断。汤安诺总统的政策给基里巴斯带来了外交上的孤立,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失去中国的支持后,基里巴斯的经济依赖更加显著地转向其他西方国家和台湾。随着时间的推移,汤安诺总统在国内外压力的作用下,逐渐失去民心,基里巴斯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 2016年,基里巴斯迎来了新一任总统马茂。在上台后,马茂推翻了汤安诺的一系列政策,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马茂总统强调,基里巴斯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和务实的外交政策,重新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恢复与中国的合作。马茂的政策调整不仅获得了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还促进了基里巴斯经济的复苏。 2019年9月,基里巴斯宣布与台湾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这一决定标志着基里巴斯与中国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欢迎,并透露对于基里巴斯测控站是否会重新建设的问题,表示“该来的早晚会来”。 这段历史反映了中基两国关系的起伏变化,也折射出国际政治中微妙的外交博弈。基里巴斯作为一个小国,其外交政策的改变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和战略布局也昭示着未来合作的新机遇。
1996年,中国与基里巴斯签订协议,租用一块土地建卫星跟踪站。到了2003年,华
战械风云录
2025-04-16 14:29:09
0
阅读: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