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准备向美国做重大让步热点梳理AI兴趣创作计划2025年4月14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明确表示,日本即不会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也不会急于达成协议。这一立场立刻引发广泛关注,被视为日本对美政策的重要转向。
石破茂强调“不断妥协、尽快谈拢并非良策。仓促接受条款将损害日本利益。”他明确反对美国对日本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加征25%关税的措施,若关税实施将导致约170亿美元损失,直接影响日本1244万从业者生计。日本提出以“降低非关税壁垒”(如简化汽车技术认证)替代直接让步,同时强调以对美投资创造的90万个就业岗位作为谈判筹码。石破茂指出美国关税政策“可能扰乱全球经济秩序”,日本央行预测其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1%。这一立场获得德国候任总理默茨等国际政要声援,后者批评美国政策“损人害己”。尽管石破茂态度强硬,但日本明确排除对美国实施报复性关税的可能,并承诺不抛售持有的1.17万亿美元美债。这一策略体现了日本在军事安全依赖美国的现实下,试图通过经济合作换取豁免。
美国对日本进口商品加征24%关税(暂缓90天执行),若按特朗普提出的“顺差一半现金化”要求,日本需向美国财政支付约342.5亿美元(基于2024年685亿美元对美顺差)。此外,美国还要求日本承担全部驻日美军费用和增加对美农产品的采购配额。日本钢铁、半导体等产业在美投资也因关税受阻,产生了“寒蝉效应”。
1985年的《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失去的三十年”仍是前车之鉴。日本担心绥靖政策会让美国得寸进尺。日本国内民众对美国的单边施压日益不满,要求政府维护国家利益。石破茂若妥协可能会引发国内支持率暴跌,执政党面临政治危机。例如,日本粮食自给率仅38%,若开放市场可能导致自给率跌至10%,美国将通过粮食控制进一步施压。
美国方面则试图将日本作为“示范案例”,迫使其他盟友接受类似条款。但日本的态度转变(如拒绝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显示其正尝试在“安全依赖美国”与“经济自主性”间寻求新平衡。若日本坚持强硬立场,可能带动加拿大、欧盟等经济体形成抵抗美国压力的联合阵线。
对于石破茂能否坚持强硬到底目前已出现质疑的声音。长期以来,日本政界和经济界已被美国深度控制,石破茂的强硬表态很可能仅是“给国民打气”的政治姿态。日本金融系统已对美债高度依赖,这可能限制其反制手段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