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印颜色越深就是身体“毒素”越多吗?】
拔罐治疗是一种深受大众欢迎的“明星”养生项目,在一段时间的忙碌后,肩膀紧张、腰部酸痛等种种不适症状袭来,不少人会选择拔罐治疗。拔完罐后,看着自己后背或深或浅的罐印,有些人又陷入沉思:“罐印颜色这么深,是不是说明我身体里藏了好多毒素?”
这种想法科学吗?中医如何认识罐印呢?
罐印是如何产生的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负压是罐印形成的主要原因。
拔罐时通过在皮肤上形成局部负压,使杯罐吸附于体表,导致局部血流量和灌注量增加,丰富的血流改善了吸附部位的营养状态并刺激免疫细胞活性,能够提升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同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进入组织间隙引起血液积聚,形成的皮下瘀血瘀斑,就是我们看到的罐印。
因此,罐印的主要成分为血液中的红细胞等物质,罐印颜色与局部气血运行状态相关,而非所谓“毒素”。
罐印反映身体状况
不过,在中医理论中,罐印的颜色确实会反映身体的“小情绪”。
正常情况下,罐印通常呈现淡红色,颜色均匀,没有明显的肿胀或水疱,且在拔罐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随着身体的自我修复逐渐消退。淡红色的罐印说明人体的气血运行较为顺畅,身体处于相对健康平衡的状态。
罐印颜色和形态可提示气血状态,但仅可作为辅助参考,临床必须结合舌象、脉象、症状等综合判断。以下介绍罐印与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
1.罐印颜色深黯,呈现紫黑或深红色:提示气血运行不畅,有血瘀的情况。可见于血瘀体质、痛经或受寒日久的患者。
2.罐印颜色鲜红:同时伴有舌红少苔、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的症状,可见于阴虚体质的患者,如气阴两虚或阴虚火旺。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也容易损耗阴液,形成阴虚体质。
3.罐印颜色淡或呈粉红色、淡紫色,罐印消退速度慢:提示阳虚体质,身体气血不足,或拔罐部位气血运行较差。
4.罐印紫红色,有水疱:伴有身体困重、舌苔黄腻的症状,提示湿热体质,或体内有湿热互结的情况。
5.罐印呈灰白色,触之不温:提示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常见于脾肾阳虚或慢性寒湿病患者。
6.罐印呈鲜红散在斑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斑点在穴位或者某部位处集中,提示相关脏腑存在异常。如肾俞穴处罐印紫黯或消退缓慢,可能提示肾气不足或寒湿困肾,需结合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综合判断。
7.罐印表面有皮纹和微痒:提示局部卫表不固或轻微风邪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