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电话现在是被打爆了,但是不是什么所谓的75个国家,而是美国自己的油气运营商!现在美国的大批油轮在海上陷入困境,中方出手非常的果断。据美媒体报道,北京停止了所有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这导致美国油轮在太平洋的运输陷入困境,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也因此搁浅。中方现在正转而与澳大利亚合作满足其天然气需求。澳大利亚正在亚洲各地签署新的协议,彻底切断与美国天然气的联系。现在澳大利亚从美国的盟友变成了竞争对手。
中方反制,切断美国天然气进口,一箭双雕 中方为何会突然停止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呢?直言不讳,就是回复美国在贸易上小动作不断,无理加征关税,严重破坏了正常的贸易秩序,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无疑是在向中方 “宣战”。面对美国的种种不合理行径,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停止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就是有力的回击 。
帮助澳洲 “上位”,从美国盟友变对手,澳大利亚伍德赛德能源公司已与中国签署15年期协议:自2027年起每年供应600万吨LNG,价格较美国低20%。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候与中方达成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稳定的供应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抓住了美国扰乱市场的机遇 。相比美国,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在运输距离上更具优势,这意味着更低的运输成本和更稳定的供应周期 。在中方停止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后,澳大利亚迅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缺,成为中方新的天然气供应合作伙伴 。
澳大利亚从美国的盟友转变为竞争对手,这一变化对美国能源出口战略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美国原本希望通过盟友关系来稳定其能源出口市场,然而澳大利亚的市场拓展行动表明,在利益面前,盟友关系也变得脆弱不堪 。美国不仅失去了中国这一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市场,还面临着来自盟友的竞争压力,其能源出口前景愈发黯淡 。
天然气"断供"的精准打击,可对美国能源业"三重绞杀" 1、价格绞杀:亚洲市场流失与欧洲客户压价 在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美国正面临着来自澳大利亚的激烈竞争。长期以来,美国LNG到岸价一直高于澳大利亚同类产品15%—20%。这一价格劣势使得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逐渐将采购重心转向澳大利亚。据估算,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采购LNG,相较于从美国采购,可节省超过30亿美元。这对美国LNG出口商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亚洲市场份额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其营收与全球市场布局。 2、产业链断裂:页岩油企业陷入“死亡螺旋” 美国页岩油企业如今正经历着一场“死亡螺旋”,形势岌岌可危。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的调查显示,4月,二叠纪盆地的钻机数量再次减少16台。钻机数量的持续下降,预示着页岩油开采规模的收缩,产能增长受限。与此同时,WTI油价跌破60美元,这一价格水平已致使30%的高成本油井停产。高成本油井的停产,不仅减少了原油产量,还使得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无法收回,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3、金融地震:私营能源企业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美国私营能源企业正站在债务危机的悬崖边缘,形势一触即发。2025年到期的高收益债券违约率已攀升至12%,这一数据反映出能源企业在偿还债务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了“续命”,像DiamondbackEnergy等能源巨头通过高达30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然而,中国市场的突然消失,打乱了这些企业的发展计划。 结语:能源战争没有赢家,只有秩序重构者 当太平洋上的LNG船队成为"搁浅的霸权象征",世界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降临。中国用只需简单出手,不仅改写了全球能源贸易版图,更揭示了21世纪大国博弈的本质: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控制多少资源,而在于能否构建不可替代的体系。对于仍在挣扎的美国能源业来说,比油轮滞留更危险的是思维模式的停滞,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任何试图用关税筑墙的行为,终将被创新与合作的浪潮冲垮。
用户18xxx13
商业行为啊,都125关税,买美国的不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