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名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时,看着四下无人,偷偷摸了一下文物,被工作人员大声制止,老人却红着眼眶说:“当年是我背着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你看,这、这就是那台发电机,我当时一路背着它,时隔多年,又见到我这位老朋友了” 老人一边说着便想要伸手去触碰,然而正当快要碰到时,一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 “老先生,这是抗战纪念物,可以看但是是不可以摸的” 听到此话,老人先是一愣,随后便不好意思地将手收了回来。后来老人又在发电机前驻足了很久,凝望着,眼里含着泪水,似是想起来什么。 跟着谢宝金的回忆,将时间来到四十年前。 那时候的谢宝金还是个身姿挺拔的年轻人。小时候就吃苦能干,所以当他十几岁时就能干一个成年男子的活。 没什么大的能力,好在身体素质好,就只能干苦力,到矿场干活。不仅为人和善还能很能吃苦,即便是矿场上别人不愿意干的,谢宝金都愿意主动做。 后来有机会加入了红军,谢宝金细心又能干,很适合到情报部工作。 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为了今后作战需要,我军开始进行长征。但是除了将士要一起离开之外,很多装备也要带上。但是这台手摇发电机如何跟随队伍一起走让大家犯了难。 “这个大家伙可是我军的耳朵和眼睛,以后这一路该怎么保护好呢?” 一方面,当时我军资源短缺,更何况是这台手摇发电机,仅此一台,肯定是要带上的。另一方面这可不是一件小物件背上就走了,有68公斤重,就是抬着都费劲。更何况今后要长途跋涉,如何保护也是一大难题。 此时情报部的谢宝金主动站出来,“我以前在矿场工作,身上有的是力气,而且我现在负责的就是它,对它了解,就交给我吧” 此后,不仅有专门的部队负责保护这台通讯仪器,谢宝金和另外几个战士还贴身守护。 虽然带着发电机是没什么问题了,但是今后的困难也不少。 第一大困难就是外部攻击,部队转移的途中,经常会遭到敌人的袭击,有时还会遭遇轰炸,给队伍的行进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为了避免发电机被敌人破坏,谢金宝等人甚至用身体护在上面。 而除了敌人的狂轰乱炸之外,途中的自然条件也是极大的考验。为了躲避敌人,经常会对原计划进行更改,翻高山,渡长江对于大家来说是常有的事。在平路上大家可以互相帮助照看发电机,但是有时在山里并不容易。 不仅人走着都困难,更何况还要抬着这个大家伙。有一次队伍到了一个非常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刚开始还准备抬着过去,但是差点就摔了下去,因此只好暂时停下来想办法。 “这样吧,咱们肯定是没法抬,把他它放到我背上来” 众人起初都不同意,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还要继续前进,于是谢宝金就独自背起了发电机。 这一背就是谢宝金就再也没有放下,直到长征结束。历经2年,即便路上困难重重,但是发电机依旧完好无损。也正是有了这个发电机,我们的战时通讯才得以保证。 后来我们打败了敌人,成立了新中国。而谢宝金也回到了老家,即便以前立了大功,他依旧愿意干着最普通的工作。而他也对这样平凡的生活感到十分快乐,并不觉得日子有多难。 后来谢宝金跟随家人一起去往北京,还专门去了军事博物馆吗,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时间接着回到1976年,谢宝金的故事被工作人员知道后,大家都十分激动,并对他表示由衷的佩服。谢宝金只说“都是我应该做的”,在参观完之后,就离开了。 参考资料
抗战时期,日军高桥部队从王宅入侵梅李镇途中抓鸡。日军允许中队级单位在驻地半径20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