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山西运城一村民夜里醉酒,误入一座阴宅,他借着酒劲,在阴宅中把玩陪葬物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妇女,正扶着一扇朱红色大门探头向他微笑。 1973年深秋,山西运城稷山县马村,夜色如墨。村民老王醉态萌生,踉跄走在回家的土路上,手里攥着半瓶烧酒。他哼着小调,不慎偏离小道,跌跌撞撞闯入百墓坡—一片当地人避之不及的荒地。 月光下,杂草摇曳,墓碑若隐若现。他借着酒劲,推开一扇朱红色石门,踏入一座地下墓室。壁画斑斓,陶俑栩栩,他随手拾起一尊小像把玩。突然,黑暗中,一女子倚门微笑,眼神幽深。老王酒醒半截,惊叫一声,抱头逃窜。 老王的遭遇,是真是幻?百墓坡的秘密,究竟何在?更重要的是,这片墓地,如何揭开千年往事? 百墓坡,稷山县马村北侧,荒凉阴森,冬雪不积,草木难生。当地传说,夜入者必遇怪事,村民绕道而行。老王,50岁,村里出了名的酒鬼,1973年那晚,醉态朦胧,误入禁地。他推开的朱红石门,通向一座地下墓室,雕梁画栋,宛如古宅。 墙上壁画生动:宴会欢腾,儿童嬉戏,戏台旦角翩然起舞。他醉眼迷离,拾起一尊陶俑,细看其眉眼,竟似活人。转头间,门后女子的微笑,让他心跳骤停。他扔下陶俑,夺路而逃,跌回村中,瘫坐炕头,高烧不止。 老王病倒,村里炸了锅。有人说他触怒亡魂,有人疑他偷了墓中宝物。村民围观他带回的陶俑,精致异常,似宋代工艺。老王神志不清,呓语“女子微笑”,吓得众人将陶俑送回墓地。他的高烧三日渐退,却从此不敢独行夜路。 消息传开,运城文物部门介入,考古专家刘永生率队赶赴百墓坡。1974年,发掘启动,揭开墓群面纱—14座墓室,错落如四合院,尽显宋代风华。 墓室内的朱红石门,刻花纹繁复,专家辨为“妇人启门”雕刻,宋金时期象征吉祥。老王看到的“女子”,或为壁画投影与酒意的幻觉。墓中壁画,绘宴会、戏剧,尤以一对夫妇观戏图最精,女子温婉,似老王所述。专家推测,此为段氏家族墓群,北宋医学世家,曾侍宋太祖赵匡胤,享封赏盛名。 后来金人南侵,段氏衰落,墓群埋没。随着发掘深入,百墓坡的“灵异”逐一破解。墓地无草,缘于地表石料吸热,土壤贫瘠;冬雪不积,因墓室保温,热气融雪。老王的“鬼屋”体验,实为墓室光影与酒精作祟。墓中戏台砖雕,生旦净末丑,栩栩如生,尤以丑角嬉笑,宛若隔世回响。 长卷壁画,展现宋代剧场盛况,布景华丽,人物神态传神,为研究宋代戏剧提供珍料。陶俑群中,一尊女子俑眉眼细腻,或为老王误认的“活人”。刘永生团队历时两年,清理墓室,出土银器、玉佩,印证段氏显赫。 之后村民不再畏墓坡,反引以为傲,称“咱村埋着大宋宝藏”。1976年,百墓坡列为山西省级保护单位,游客渐增。段氏墓群的发掘,揭开宋代医学与艺术的篇章,也平息了灵异传说。专家推测,段氏后人或因战乱埋宝墓中,盼后世复兴,终成空梦。 老王的误闯,点燃了历史火光。他的惊惧,映出村民对未知的敬畏;墓群的现世,照亮宋代的文化辉煌。百墓坡不再是禁地,而是连接古今的桥梁。 2023年央视《国家宝藏》介绍段氏墓群,称其“重塑宋代生活图景”,游客反馈壁画“如穿越千年”。 马村的夜,静谧如初,百墓坡的壁画,依旧生辉。 2024年《光明日报》称,墓群年接待游客10万,带动稷山旅游收入2亿,壁画数字化保护获国家文保基金资助,激励50万学子研习宋史。
1973年,山西运城一村民夜里醉酒,误入一座阴宅,他借着酒劲,在阴宅中把玩陪葬物
我心凛雨
2025-04-17 13:43: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