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池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市区的一个地名,一直是贵阳市最繁华的地带。喷水池地区见证

雨珍聊好的过去 2025-04-17 15:15:20

喷水池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市区的一个地名,一直是贵阳市最繁华的地带。喷水池地区见证了贵阳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贵阳市独特的历史记忆。 喷水池地区的开发,最早要追溯到民国时期。喷水池地区最早的地名叫“铜像台”。公元1935年,为了纪念贵州军阀周西成主政贵阳期间,对贵阳的治安和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周西成铜像。铜像修建完工后,地名也就叫“铜像台”了。贵阳人也将这一段历史称之为“铜像台时期”。从此,铜像台一带就成为了贵阳北门外的交通节点,再随着商业的发展,很快就为了繁华的集市。然而,随后因为管理的不到位,一度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地。 喷水池这个地名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后。公元1952年,贵阳市拆除了军阀周西成的铜像,在铜像的原址上,修建了环岛喷泉花园,并扩建了延安路,从此,“铜像台”正式改名为“喷水池”,成为了现代化贵阳市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后,喷水池地区的发展分别有两个重要的节点,分别如下: 第一、环岛时代。 贵阳喷水池的环岛时代,是从1952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这一时期的贵阳喷水池,作为贵阳市的环形交通枢纽,经历了多次的调整,但始终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环岛喷泉花园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十字路口的改造到成为商业中心。 公元2010年,贵阳市拆除了陪伴贵阳人民58年的环形喷泉花园,改为了十字交叉路口,这样一来,车行道的面积增加了大约2000余平方米,同时,还修建了现代化的地下人工通道,极大的缓解了贵阳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后来,喷水池附近,国贸中心、南国花锦等商业体陆续建成,喷水池地区成为了贵阳市的核心商业圈之一。 最后总结一下,贵阳市的喷水池地区,从民国时期的“铜像台时代”,发展到现在贵阳市最繁华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也记录了贵阳这座城市,从偏僻的边陲小城转型为现代化大城市的全过程。喷水池地区既是贵阳市城市治理的实践,也是贵阳市市民集体记忆的载体。

0 阅读:27
雨珍聊好的过去

雨珍聊好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