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出口电动车,欧盟开粗两个条件!一是最低价3万欧元,二是最低价4万欧元,这看上去不合理的要求,其实是欧盟保护自己汽车工业的最后挣扎! 若采用3万欧元这一最低报价方案,中国出口至欧洲的电动车几乎全系受益。其中,比亚迪因庞大的销量基数,成为最大赢家。 而当价格门槛提升至4万欧元时,市场格局悄然生变:小鹏汽车展现出惊人的价格弹性,其灵活的产品矩阵与市场策略或将催生新的增长曲线;比亚迪则凭借其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在欧盟建厂实现成本与市场份额的双重突破。 这场政策博弈背后,折射出中欧在新能源领域既竞争又合作的微妙关系,当关税大棒转化为价格标尺,中国车企既要应对成本控制的硬性挑战,更需把握市场定位的软性机遇。 感觉就像欧盟给中国电动车开了道"半掩的门",3万欧元的门槛基本等于说"都进来玩",比亚迪这种销量王肯定笑开花,小鹏这种主打性价比的也能喝口汤。 但4万欧元的方案就有点意思了,小鹏的弹性大说明它还有后手,比亚迪去欧洲建厂更是高招,直接把成本优势变成产能优势,不过说到底,这政策能撑多久还得看中美欧三方博弈,毕竟电动车现在可是全球汽车业的"新战场"。 对中国车企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考验,毕竟在别人家门口卖车,光靠价格战可不行,得把服务、品牌这些软实力都练起来,不然哪天政策一变,又得重新适应。 信息来源:金融界2025.4.16——招商证券国际:内地电动车出口欧盟或迎重大转机
李想:“我相信理想i8绝对是一款“值得等、等得值”的车型!”今天晚上7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