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卫青去世后,汉武帝灭了卫氏满门?因为卫氏触碰了汉武帝的底线——威胁皇权。 想当年,卫青靠着七次把匈奴往死里揍的战绩,一跃成了大将军,带着北军和羽林卫那是威风凛凛。卫家子弟一个个也是风生水起,老大卫伉继承了长平侯的爵位,老二卫不疑、老三卫登也都封了侯。外甥公孙敬声虽然有点儿花边新闻,可他老爹公孙贺是丞相啊。这样一来,卫家不仅在朝堂上有头有脸,军营里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再加上皇后卫子夫这三十年来一直是汉武帝的心头好,卫家这外戚势力,简直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可到了征和元年,“巫蛊之祸”这一出大戏开演,太子刘据起兵反抗结果扑街,卫家也就跟着倒霉了。 卫青一走,汉武帝在甘泉宫里一听汇报,立马把一封请求封卫不疑为太子少傅的奏章撕了个稀巴烂。这一撕,汉武帝心里头明镜似的:卫家势力太大了!从卫青到他的儿孙,再从军中的老战友到朝堂上的亲戚,卫家人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权力大网。汉武帝瞅瞅未央宫的守卫调动图,心里头更清楚了:卫家不光把军队攥手里,连宫里的安全都是他们说了算。这时候的汉武帝啊,他倒不是怕卫青活着的时候给他来个“宫廷政变”,他是担心卫青一死,卫家那军权还跟铁打的江山似的,屹立不倒。吕后那档子事儿,还有周勃跟诸吕干架的血雨腥风,都给他提了个醒:外戚势力一膨胀,皇上的宝座可就坐不安生了。卫家表面上看挺谦逊,实则稳如老狗,这才是最吓人的呢! 到了征和元年,事儿终于闹大了。先是太子手底下的人和宦官江充因为抢道干了一架,然后有人跳出来说卫伉藏着盔甲,想搞武装起义。汉武帝一看机会来了,立马翻出十年前的“巫蛊之祸”旧账,让江充去太子宫里查“诅咒”的事儿。结果嘛,明摆着就是栽赃,什么“桐木小人”之类的,但这就够汉武帝收拾卫家的了。 太子刘据一看不妙,赶紧找老妈卫子夫求救。卫子夫一着急,也开始调兵保护自家地盘,卫伉带着以前的北军老兄弟们积极响应。这下可好,长安城里太子调兵,卫家出兵,整个儿一乱套。汉武帝一看,二话不说召集老将们把城给围了,一顿操作猛如虎,叛乱就给平了。卫子夫一看没辙,喝药自尽了;太子刘据也兵败自杀,卫家上下五万多口人,要么流放要么被杀,那叫一个惨啊!这场血淋淋的大扫除啊,汉武帝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权力游戏该怎么玩。外戚、功臣、文人,这三股势力一旦玩不转,皇权就得晃悠。卫青活着那会儿,还能给大伙儿挡挡风,他一走,整个家族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哗啦啦全倒了。汉武帝三个月不到,就把一个曾经宠上天的外戚家族给收拾了,给满朝文武上了一课:谁要是功劳大到能遮住皇上的光,哪怕是亲爹也得砍! 甘泉宫里冷得跟冰箱似的,汉武帝晚年就盯着两样东西:星象图和皇储名单。他还亲自写了张告示:“哪个军中小弟敢打龙椅的主意,亲儿子也得剁了喂鱼。”这可不是冲谁去的,这是在告诉大伙儿:规矩就是规矩,谁也别想动!卫家这一出,就是皇权和外戚斗来斗去,最后落的这么个下场。
1380年,70岁的宋濂被锦衣卫抓捕入狱。太子朱标跪着求朱元璋,痛哭道:“父皇,
【4评论】【6点赞】
故乡的云
后来打凶奴,基本上都是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