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人路遇强盗,主动把钱财拿出来,唯独不肯交一张纸,这时强盗夺过来一看,没想到他看后直接跪倒在地,瞬间痛哭流涕。 “这是我父亲的遗物,钱你们拿走,这不能碰!”林仲新强硬的态度引来了强盗的好奇心,偏要看看这张纸上写了什么,林仲新一个人不敌众人之势,信封无奈被抢走了。强盗打开一看,高喊:“先生大义!” 林仲新从来没见过父亲,只听爷爷说过,父亲是个英雄人物,母亲因太舍不得父亲孤独,便在生下他之后追随父亲去了,只留下一句:“宝贝,是母亲对不起你!” 林仲新的父亲是林觉民,他1887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书香门第里。因为叔父膝下无子,他被过继成为叔父的儿子。林孝颖亲自授他《史记》《汉书》,盼他走科举仕途。 13岁那年,林觉民被推入科举考场,却在白卷上挥毫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掷笔而去。1902年,15岁的林觉民考入了全闽大学堂。 这是一所戊戌变法催生的新式学府,他在这里接触到了卢梭《民约论》、邹容《革命军》,与同窗创办《天风报》,高呼“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1905年,父母之命下,媒妁之言,林觉民和名门闺秀陈意映结婚了。她熟读诗书、擅长写《红楼梦》人物诗,本以为自己嫁的是普通书生。 结婚后却发现丈夫竟在家里藏着《警世钟》,书房里挂着邹容画像,晚上还经常和有热血青年密谈。 陈意映暗中不动选择支持丈夫,悄悄变卖首饰让丈夫创办女子学堂,她带头动员族中女眷入学。丈夫组织反清集会,她在厨房熬粥招待志士。 1907年东渡日本,林觉民加入同盟会。在东京他结识黄兴、喻培伦,成为福建分会骨干。每次想家时,他都会提笔给妻子写信,里面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昂,也有“窗外芭蕉又绿,忆卿持卷夜读”的柔情。 1911年,林觉民反复看着妻子寄来的信。此时距离广州起义只剩三天,叛徒的出卖让计划发生了变化。他知道这次可能是九死一生,他连夜写下两封泣血遗书,一封给父亲,一封给妻子。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天亮了,林觉民知道自己该行动了。把遗书托付给朋友后,转身义无反顾踏上了赴死之路。 4月27日,广州总督署前,他怀里揣着炸弹冲锋在最前面,却发现府里早已经人去楼空。准备撤退时,清军的枪弹如雨点一般袭来,他腹部中弹仍然高喊着:“革除暴政,建立共和!” 被捕后,水师提督李准想要劝降他。林觉民却断然拒绝:“吾辈此举,非为一己之私,乃为四万万同胞谋幸福!”两广总督张鸣岐忌惮他的影响力,下令秘密处决。 行刑前,林觉民仔细整理长衫,最后留下最后一句:“此举若败,中国可亡矣!” 林觉民就义后,《与妻书》辗转送回福州。陈意映读了之后,肝肠寸断昏了过去,再醒来后写下“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的悼亡诗。 意外发现怀上了丈夫的第二个孩子,还不足月,陈意映强撑着病体给孩子生下来后,不久就积郁成疾去世了,临终前把孩子和遗书都交给公公:“等孩子大了,请父亲代为传递其父亲遗志。” 长子不幸夭折后,次子林仲新成了遗书唯一传人。他带着这份沉甸甸的遗产颠沛半生,直到那场山道遇劫。强盗们传阅遗书后,不仅物归原主,还自发护送林仲新百里。
爸妈学会网购后都买过什么离谱的东西?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