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澶渊之盟》迎来和平,道光签《南京条约》为何迎来灾难?
北宋时期,宋真宗当皇帝的时候,宋辽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迎来了百年和平安宁。晚清时期,道光当皇帝的时候,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为何却没有带来和平,反而引发了外国列强入侵的狂潮呢?
《澶渊之盟》和《南京条约》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有本质的区别。宋辽之间的战争,从本质上来说是内部战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互相交融的关系。当时辽国所掌控的大片区域,在唐朝时实际上是中原国家的。在五代时,这里还曾多次易主。所以宋辽矛盾,称得上是内部矛盾。《澶渊之盟》也只是内部利益的调整。
中英战争不一样,当时中英两国不仅是两个国家,而且是两种制度,两种经济形态。所以《中英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澶渊之盟》的签订,并未改变地缘格局和经济形态。宋辽之间依然属于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两国经济依然是农耕及游牧经济。而且由于贸易的加强,宋朝虽然损失了一些钱,却在贸易中把钱赚了回来。
《中英条约》签订后,英国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一直试图把清朝发展成它的殖民地国家,而且在坚船利炮的护卫下,不断向清朝倾销鸦片等商品,掠夺清朝的资源和劳动力,造成清朝白银的大量流失。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使得清朝吃了很大的亏,变得越来越贫穷落后。
《澶渊之盟》后,由于战争结束,宋真宗可以完全把精力放在国内生产上,国家也因此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但是《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没有看清楚英国的野心,没有看清楚清朝所处的困境。不明白清朝急需用改革来应对这种千年之未有的大变局,因此清朝失去了改变和发展的机会。
就传统意义上来说,道光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他非常勤政、节俭。在帝制社会中,如果一个皇帝勤政节俭不好大喜功,就能确保国家的和平安宁,迎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若是把道光放在汉唐时期,甚至放在宋真宗时代,他都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但是鸦片战争的时候,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朝急需和世界接轨,变农耕经济为工业经济,这样经济才可能得到发展,国家才会变得强大。尽管《中英条约》签订后,英国等列强对清朝的掠夺加剧。但是只要清朝改变经济行动,不再固守传统的农耕经济,清朝就能很快发展起来。在《中英条约》中失去的损失,还会在经济活动中赚回来。就像《澶渊之盟》把损失夺回来一样。
但是道光并没有抓住中西交融的这个窗口期,依然按老一套办事,没有任何经济改革措施。因此也就失去了变革复兴的机会。英国等列强也把清朝看得非常清楚,因此持续不断地发动了对清朝的侵略,直到把中国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