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掌权后,大家都劝他学唐太宗,为何他一定要学明太祖?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终于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18 08:48:12

顺治掌权后,大家都劝他学唐太宗,为何他一定要学明太祖?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了。当顺治可以自己做主的时候,他应该当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和大臣们在朝堂上讨论了汉高祖、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几个皇帝,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以唐太宗为榜样。但是顺治却认为该学明太祖。那么顺治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咱们先来说说,大臣们为何让顺治学习唐太宗?唐太宗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纳谏,也就是接纳大臣们的意见。因为愿意接纳大臣意见,因此就形成皇帝和大臣共治国家的局面。顺治的大臣们向皇帝提这样的建议,其目的可想而知。

那么,顺治为何不学唐太宗而要以明太祖为样板呢?

顺治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有原因的。清朝初年的时候,努尔哈赤采用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也就是说,朝中大小事情,都召集诸王们共同讨论决策。这样做,便使得诸王们的权力变得很大。后来皇太极虽然登基称帝,建立皇帝制度,但是依然受诸王的掣肘。多尔衮的专权,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结果。

顺治皇帝虽然年纪还很小,但是他对这项制度深恶痛绝,希望建立帝制社会,把权力从诸王的手中夺过来,自己独揽大权。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学习朱元璋。

朱元璋上台后,在加强皇帝集权方面,是迈出了很大一步的。一方面他不设宰相,不再有宰相能够与他分权。另一方面,他大肆打压屠杀那些有功之臣,以此减少他们的权力,实现绝对服从。顺治皇帝也想像朱元璋一样,形成高压集权。

顺治的想法是不错的。他这样做,也是向汉人文化急速靠拢,把清朝的少数民族统治更加汉化的表现。这对于清朝入关后,与汉文化融和,确保坐稳天下,是非常有好处的。毕竟当时采用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与唐太宗的“纳谏”方式比较类似。因此再采用唐太宗的方式并没有任何意义。要解决顺治朝在政治上存在的问题,学习明太祖的做法,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顺治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也在政治上有一些改革,比如设置内阁,用内阁制取代之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等等。

不过,顺治皇帝毕竟不是一个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没有能力也没有魄力按照他的想法做下去。那时候的清朝皇室,还是八旗制度,权力尤其是兵权还掌握在八旗的手里。再加上当时清政府刚入关,四方都很不太平,想要把军队从诸王的手里夺过来也不现实。

所以,顺治的改革非常有限,到了后来,或许是受到的改革阻力太大,或许是感情上受到一定的挫折,总之他变得不理朝政,到佛教那里去寻找安慰。安慰没有获得,身体又垮了,结果24岁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清朝的政治改革,就只有留给他的儿子康熙来完成了。

0 阅读:36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