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王树声被敌人追杀,一个大娘把他拉到自家地窖中藏了起来,谁知敌人进村时,大娘却告诉敌人:“你们要抓的人就藏在我家!”
1928年11月,王树声参加了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很快遭到敌人镇压,由于敌强我弱,党组织决定留下一部分人,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这支游击队只有72人,长短枪53支。
王树声就是这72人中的一员。
上山以后,形势更加严峻,敌人出动大批兵力封锁了所有路口,妄图将游击队困死在大山中,游击队的处境越来越糟糕,缺衣少粮,日子越来越艰难。在这种背景下,王树声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有办法!”
王树声原来是麻城县乘马岗镇初等小学的校长,他为人忠厚,性格温和,在家乡有不少人脉。王树声决定找亲朋好友帮忙,请他们给游击队捐一点物资。
夜幕降临后,王树声便偷偷下山。
下山后,王树声的好友听说他是共产党,还参加了黄麻起义,现在正被国民党通缉,他们不敢让王树声进门,更不敢捐物资。不过还是有一小部分好友慷慨解囊,虽然数额不多,但也让王树声很是感动。
由于筹集到的钱粮有限,无法满足游击队的需求,王树声决定找自己的舅公丁枕鱼帮忙,丁枕鱼是王树声父亲的舅舅,他家有豪宅百间,良田数百亩,五房小妾,十几个佣人,他为富不仁,靠剥削农民致富。
若在以前,王树声肯定不会找他,但如今为了游击队的生存,王树声只能放下身段,请这位舅公帮忙。
丁枕鱼听说王树声的来意后,爽快地答应给游击队提供帮助,还请王树声留下来吃饭。没想到暗地里,丁枕鱼竟派人到县城向国民党告密,出卖了王树声。
好在王树声及时发现了异常,在敌人包围丁家大院的时候,王树声就从后院翻墙逃走了,不过他还是被敌人注意到了,敌人立即朝他追来。追击王树声的敌人有好几十人,王树声不敢恋战,只能拼命往前跑。
当晚,王树声跑进了麻城县西张店村的一条巷子里。
这条巷子的左边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有一位50多岁的大娘,叫周家姆。周家姆大娘忙活了一天,累得不行,这时候正准备入睡,但被外面的枪声吵醒了。
出于好奇,周家姆迅速穿好衣服,慢慢走到院子,想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周家姆透过门缝往外一看,有一道人影正朝巷子跑来,她感觉这人就是被追杀的。
“这群挨千刀的白匪,肯定又在抓人。”周家姆自语。
周家姆虽然不识字,但分清楚好坏,黄麻起义后,共产党的队伍打土豪分田地,让穷人过上了好日子,她十分感激,还让丈夫参加革命,并成了骨干分子。
一想到外面这道人影正被白匪追杀,周家姆决定救救他,只见她打开大门,迅速把门外的人影拉了进来。
而这道人影,正是被敌人追杀的王树声。
“谢谢大娘,可我不能留下来,要是敌人在你家里把我搜出来,你们一家人都会遭殃的。”王树声想离开。
周家姆认真地打量了王树声一眼,发现有些熟悉,她思索了片刻,她似乎在大会上听过王树声的演讲。
想到这,周家姆下定决心要救他,她把王树声拉到院子的角落处,打开地窖,让王树声藏进去。
“你别怕,这个地窖很隐蔽,敌人找不到的。”
听了周家姆的话,王树声眼睛一亮,便藏在地窖里。
王树声藏在地窖后,敌人也来过周家姆家里搜查,结果真的没有发现王树声,这让周家姆松了一口气。
这时,敌人见王树声突然失去踪影,他们认为王树声肯定藏在某个角落。为了让王树声主动出来,敌人抓了一批无辜村民,在村里大喊:“王树声,你要是再不出来,每隔十分钟,我就杀一个人,杀光为止!”
听到敌人的喊话,周家姆顿时不淡定了,她既不想把王树声交出去,也不愿意连累这么多村民。
犹豫再三后,周家姆突然闭上眼睛,她想到了第三个选择,只见她走进儿子王政道的屋子,轻声对他说着什么,王政道沉默不语,片刻后,他点了点头。
周家姆的第三个选择,就是牺牲自己的儿子,保全王树声和村民。见儿子点头,周家姆感到很欣慰,她走了出去,来到了村中心,对敌人说:“我知道你们要抓的人在哪里,我要是告诉你们,是不是有赏金?”
“只要抓到他,就给你200块大洋。”
“行,那你们跟我来吧,他就藏在我家。”
村民们闻言,以为周家姆贪图钱财,出卖红军,一个个都露出鄙夷的眼光,不过周家姆没有在意。她带着敌人来到自己家中,眼睁睁地看着敌人把自己的儿子王政道抓走,甚至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周家姆非但不能伤心,还要笑着收下敌人给她的200块大洋。
不久,王政道就被敌人残忍杀害了,头颅还被敌人割了下来,周家姆听说儿子遇害时,也是伤心不已。村民们看到王政道的头颅后,这才意识到,他们误会了周家姆,这一刻,他们心生敬意,十分敬佩周家姆。
后来,王树声听说周家姆为了保护他,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他十分感动,就再次跑到周家姆家里,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几个头,说:“大娘,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了,等革命胜利了,要是我还活着,我为你养老。”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就为周家姆养老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