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新四军打了一个胜仗,有几名日军准备负隅顽抗,旅长刘飞看向一人,说:“山本幸雄,又见面了!”闻言,对方羞愧难当,竟选择自杀!
1945年4月,随着抗日局势的变化,新四军苏中主力部队相继南下,准备在苏浙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
为了应对新四军的战略反攻,消除新四军对长江中下游日占区的威胁,日军便调动大批日伪军,昼夜兼程南下布防,这股敌人进驻高迪、宝应、兴化等地,妄图进一步封锁、分割、蚕食新四军苏中根据地。
4月下旬,潜伏在日伪内部的地下党员邱世毅给新四军送来了一个绝密情报:驻扎在宝应的2000多名日伪军,将调往兴化以南的周庄一带设伏。
邱世毅把日伪军的人数、行军路线、出发时间等信息全部摸得清清楚楚,时任苏中一分区司令员兼新四军6师18旅旅长的刘飞知道后,决定在路上设伏。
刘飞在研究了日军的行军路线后,决定在三垛河地区设伏,这一带沿河、沿路的村庄较多,有利于伏击部队隐蔽。更重要的是,这里离高迪和兴化较远,一旦战斗打响,这两个地方的日伪军无法快速增援。
4月27日,参战部队陆续进入预设的伏击阵地。
4月28日中午,三艘日军汽艇出现在河流中。
看到三艘汽艇,战士们都很兴奋,因为他们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不过刘飞没有下令开枪,一旁的战士顿时急了:“旅长,不打吗?再不打小鬼子就要溜走了!”
刘飞没有说话,而是拿着望远镜观察汽艇的情况,他发现汽艇上的日军不多,刘飞猜测,这三艘汽艇只是运物资的,相比于后面的大鱼,这只是小鱼小虾。
想到这,刘飞便下令:“不准开枪,放他们过去。”
战士们心有不甘,但还是坚定地执行命令。
4月28日15时,2000多名日伪军出现了。
日军正走在公路上,突然发现原本好好的公路,被河水截成了两段,中间全是水,这是刘飞的杰作。
部队进入伏击阵地后,刘飞就让战士们在河堤那里挖一个缺口,把河水引到公路上,把公路一分为二。
日军被迫停下了脚步,他们准备架设浮桥,继续往前走,刘飞见时机成熟,便下令开火。战士们已经等了日军很长时间,一个个都憋着一口气,听了刘飞的命令,全旅的子弹、手榴弹、炮弹直奔日伪军而去。
与此同时,新四军的穿插部队也绕到了敌人身后,把公路上的敌人分割成数段,使得日伪军建制大乱,前后不能相顾。新四军一边发起冲锋,一边大喊着缴枪不杀之类的口号,伪军的战斗力本来就不高,听了新四军的口号,他们便乖乖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了。
这股敌人有2000余人,但大部分都是伪军,日军只有300余人,而且这时候是抗战后期,这300多名日军的整体战斗力,没有抗战初期那么强悍。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新四军大获全胜,剩下的一部分日伪军则逃回据点,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这就是三垛河口伏击战。
三垛河口伏击战,新四军一共消灭了日军240余人、伪军600余人,俘虏日军7人,伪军958人。
此外,新四军还缴获了轻重机枪19挺,各种火炮16门,步枪1000多条以及大批弹药和物资器材。
在打扫战场时,新四军发现,有几名日军准备负隅顽抗,为了活捉他们,刘飞亲自走了过来,当他看到其中一名日军时,顿时笑了:“山本幸雄,好久不见!”
山本幸雄看了刘飞一眼,脸色大变:“是你?”
刘飞与山本幸雄很有“缘分”。
1939年,刘飞率部拔掉了几个日伪据点,山本幸雄就当了刘飞的俘虏。不过山本幸雄很狡猾,在新四军转移路上,他趁新四军不注意,偷偷溜走了。
1944年,车桥战役中,山本幸雄再次被俘,而抓他的还是刘飞。刘飞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就派人好好盯着他,这一次,山本幸雄很听话,他不仅积极接受改造,还说出了许多情报。但没过多久,山本幸雄就利用我军对他的信任,第二次逃跑了。
现在,山本幸雄即将第三次当俘虏,而且还是被同一个人抓到的,这一刻,山本幸雄的脸色十分复杂。
“这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没想到我们这么有缘,你又落到了我手里。你放心好了,这一次,我绝对不会再给你逃跑的机会。”刘飞恶狠狠地说。
听了刘飞的话,山本幸雄羞愧难当。身为日本军人,被同一个人抓了三次,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要知道,日军十分鄙视被俘人员,前面两次逃回日军军营后,山本幸雄就受到了同僚的鄙视,很多日本兵都看不起他。一想到现在又要当刘飞的俘虏,山本幸雄就很难接受,在挣扎了片刻后,他一咬牙,便举起军刀,对着自己的腹部捅了进去,他选择切腹自尽!
其他几个准备负隅顽抗的日军,见刘飞三言两语就让山本幸雄切腹自尽,一时间都丧失了斗志,他们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乖乖向新四军投降了。
三垛河口伏击战,是苏中军区继车桥战役后取得的又一次大捷,战后,刘飞也是因此得到了陈毅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