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美国“The War Zone”网站,就最新出现的空警-700动态,进行仔细分析,最终认为“空警-700是目前中航工业最复杂、智能的预警平台,能有效针对弹道导弹和隐身战斗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超过美国空军E-7A和美国海军E-2D。
空警-700一般被认为是空警-500的后续型号,在技术上也确实有连续性,但这个“连续性”主要集中在机身硬件,两者的雷达、作战系统甚至是设计定位,其实已经截然不同。国产中型预警机始于空警-200,这款“平衡木”结构的装备,是当时国内缺乏可改造伊尔-76平台,不得已的过渡选择。因此,等到局势稍微好转,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型号——空警-500,就应运而生。
恰好国产军事工业在这个节点水平大增,于是空警-500设计目标一改再改,到量产时已经迈入第三代预警机技术门槛,与美国E-2D、以色列G-550并称全球三强。从技术上来讲,第三代预警机是在前一代基础上强化而来——关键是雷达探测精度、网络传输速度和信息分析能力。这种升级模式和幅度,有点类似第四代早期战斗机,向四代半战斗机的转变。因此,全球有很多用户,是通过升级二代预警机赶上时代,其中就包括国产空警-2000、空警-200和美国E-3,但第四代预警机就不一样了。 空警-700的“双波段预警机”标签,让很多人误以为搭载了双波段雷达,其实这个“双波段”概念,指的是红外搜索设备和雷达,在电磁波里的不同频段——以运-9的体型,想实现真正意义上,两款不同波段雷达共用同一数据处理后端的结构,现有技术很难实现。其真正应用的,其实是双面阵、双模构型。这种构型最大的好处,是使用比较灵活,“凝视”功率强,本质上属于反隐身手段里比较晦涩的手段:既然空中平台不方便搭载长波雷达,那就强化红外和光电探测手段,获取大概方位后,再通过雷达“凝视”模式建立精确坐标。
第五代战斗机往往正面隐身效果最佳,其他角度会差一两个等级。红外搜索设备和雷达配合的模式虽然有点勉强,但只要不是面对五代机正面,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因此,空警-700等于是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将一只脚迈进了第四代预警机门槛,有点类似俄制“匕首”,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的地位。因为这种模式对软硬件要求很高,所以第三代预警机,很难通过技术改造升入第四代。这就像第四代战斗机,不管怎么改,都无法成为五代机。
至于应对全方位隐身六代机的任务,空警-700其实只能打个下手,真正的核心,是传说中的“空警-3000”。这款以运-20B为平台的大型战略预警机,凭借更强、更完善的反隐身设计,具备对五代机正面、六代机全面的远距离探测能力,也是配合国产六代机作战的新一代指挥预警平台。可以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小步快进”,国产预警技术已经迭代到世界巅峰。而在运-20B成熟后,国内也不复往日只能用空警-500撑场面的尴尬,能通过“空警-3000”展示自己的真正风采。
美国空军现在还为中航工业两款六代机而烦恼,并未对“空警-3000”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就以美国空军不得不接受E-7A这款,十多年前出口澳大利亚,最多算第三代预警机巅峰的装备来看,双方在预警机领域,也即将拉开差距。这是20年前国内苦苦追赶时,根本无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