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1个月内或与中国达成协议 特朗普,周四,白宫:“我认为我们会同中国达成协议……我认为未来3到4周内就能实现。” 特朗普一边说可能下调部分关税,另一边却维持对中国商品145%的叠加关税,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模式,与2024年他声称“24小时解决乌克兰危机”却不了了之的套路如出一辙。 中国对美方商品也同步实施了125%的报复性关税,双方实际经贸往来已接近冰点,这种情况下要快速破局,除非美方先撤回单边制裁。 其次,美方近期动作暴露其真实意图。彭博社披露特朗普政府正以关税豁免为筹码,胁迫数十个国家配合围堵中国产业链,这种“既要中国让步,又要全球孤立中国”的两面手法,本质上是在给谈判设置新障碍。 就像他此前宣称“中方很快就会打电话”却遭冷处理一样,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做法,中方显然不会买账。 再者,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即便特朗普真有诚意,三四周时间也过于仓促。2023年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谈了整整22个月,而当前矛盾已从贸易逆差升级到科技、地缘政治层面。 美方若想真正推进谈判,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撤回145%的叠加关税、停止胁迫第三方对华脱钩、取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单边制裁——但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方准备让步。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此时释放乐观信号,可能是在为后续施压铺路。就像他宣布“对等关税”后又暂缓90天执行类似,这种“极限施压+口头安抚”的组合拳,本质上是想用时间差制造谈判优势。 但中方近期反制措施果断坚决,从稀土出口管制到启动WTO诉讼,显示出“以斗争求合作”的清晰策略,不会轻易被话术牵制。 说到底,协议能否达成的关键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美国是否愿意放弃“赢者通吃”的霸权思维。 如果特朗普继续既要维持高关税,又要中国单方面让步,别说三四周,就是三四个月也难以突破僵局。正如中方反复强调的,平等和相互尊重才是谈判基础——这个道理,恐怕需要美方用实际行动而非口头承诺来证明。
特朗普对中方关税豁免,沙利文批评特朗普:中美将会共存!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