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之内,40艘货船,240多万吨大豆!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随着40艘南美来的货船即将抵华,也意味着中国此次关税战的又一底牌亮相! 根据彭博社报道,当初在关税才提到125%时,仅仅三天之内中方就已经从巴西买了至少240万吨大豆。 当时这则消息还没有引起太多注意,可过了还不到一周的时间,美国的农民却就已经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高昂的关税让美国农民“有货无市”。 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还是我们万万不敢奢望的情况,曾经美国利用大豆不止一次的坑我们,而如今形势已经完全逆转了。 那么为何我国会在关税战开始之初就立即大批购买大豆?为什么“大豆”会成为中美之间十分重要的一张底牌?
回想起2018年贸易战时,中国被美国用大豆狠狠拿捏的“屈辱”还历历在目,如今才不过短短几年,中国不仅彻底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甚至还让美国农民成了这场关税战的最大受害者。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以为是的关税大棒,非但没能让中国屈服,反而无意中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铺平了道路,加速了中美经济脱钩的进程。 而时间倒回到2003年,那次更是中国大豆产业的至暗时刻。 当时,美国农业部一纸“库存不足”的公告,把国际大豆价格推向了天价,中国榨油企业不得不以每吨4300元的高价签下800万吨的采购合同。
然而没多久美国随后宣布大豆丰收,价格瞬间腰斩至每吨2200元。中国企业被这突如其来的“丰收”打得措手不及,若履行合同,将面临168亿元的巨额亏损。 最终,70%的企业选择违约,却被美国粮商索要60亿元的违约金,还被禁止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大豆。 那场所谓的“大豆之战”,让中国榨油企业从1000多家骤减到90家,其中64家落入美国四大粮商的掌控,外资企业顺势霸占了中国85%的食用油产能。
而白宫和华尔街的算盘打得更精明,仗着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硬生生把中国企业逼到了绝境。 如今,2025年的关税战再次拉开帷幕,美国似乎还沉浸在当年的“辉煌胜利”中。 白宫自信满满地宣称“中国人离不开美国大豆”,甚至将关税推高至245%,妄图故技重施,逼迫中国继续依赖美国的农产品。
然而,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这些年的蜕变。2024年,中国消耗了1.17亿吨大豆,其中90%依赖进口,而过去美国确实稳坐头把交椅。 但如今,中国的供应链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单薄模样。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的货船川流不息,替代了美国大豆的“光辉地位”。 就在关税战开打的三天内,中国从巴西采购的240万吨大豆,彻底宣告了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霸主”时代正式终结。 情况反转,美国农民反成受害者
巴西的崛起并非偶然。早在2018年贸易战期间,中国就曾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导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骤降70%。 那一次,中国就已经开始转向南美市场,巴西和阿根廷迅速填补了美国留下的空缺。2024年,巴西正式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而这一次,中国更是以迅猛的速度巩固了这一转变。240万吨大豆的采购,仅仅是开始。
中国的进口商们早已学会了在全球市场上灵活调度资源,巴西的优质大豆不仅供应稳定,价格也更具竞争力。 更让美国始料未及的是,他们的关税战不仅没能拖垮中国,反而让自己的农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大豆协会负责人凯莱布·拉格兰说得直白:如果中国彻底停止采购美国大豆,美国农业将损失数百亿美元,农民破产、农场关闭绝非危言耸听。
2023年,中国购买了美国51%的大豆出口;2024年,这个数字依然高达48%。中国一直是美国农民的“金主”,但现在,这位“金主”已经果断转向了其他市场。 艾奥瓦州的农场主们看着堆积如山的滞销大豆,欲哭无泪。当地农场主联盟的报告显示,每滞销1万吨大豆,就有87个工作岗位随之消失。 密苏里州的银行已经暂停了农业贷款,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的农业债务违约率攀升至9.7%,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还要高出三倍。
美国农民的窘境还不止于此。为了清理库存,美国不得不以每吨亏损15美元的低价,将大豆转卖给欧盟的饲料厂。 而更讽刺的是,这些大豆加工成豆粕后,最终还是流向了中国养殖场。 美国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豆,绕了一大圈,还是得“曲线救国”般地送到中国市场上,只不过利润早已被层层盘剥殆尽。
白宫的关税政策,表面上是为了“保护美国利益”,实际上却让自己的农民成了最大的牺牲品。并且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版图也在关税战的“助攻”下越发开阔。 孤立和高关税,反而推动了中美脱钩 除了巴西大豆,中国还增加了从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的进口,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让中国在全球市场上游刃有余。
2024年,欧盟对华农产品出口在增长了23%,澳大利亚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牛肉的主要供应国,俄罗斯的天然气也通过新建的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国。 这些变化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中国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结果。关税战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让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纽带更加紧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不仅在大宗商品领域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还在高科技领域实现了惊人的突破。
国产“易活新”抗老科技产品以90%的降价幅度横扫市场,彻底取代了欧美昂贵的产品,成为国内外消费者的首选。 C919大飞机的量产、芯片和光刻设备的研发突破,都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稳固。 在深圳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已经取得进展;在上海张江药谷,国产大豆蛋白替代品进入临床试验。
这些技术进步看似与大豆无关,实则是中国摆脱外部技术封锁、实现产业链自主的关键一步。 反观美国,白宫的关税战策略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近期,美国多次释放“可以谈判”的信号,先是宣布对部分电子产品豁免关税,又透露计划协助某些汽车公司。 这些举动无不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犹豫:既想继续施压,又担心局势失控。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位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迫使全球寻找替代方案。如果白宫继续固执己见,全球供应链的主导权恐怕会更快地从美国手中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