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有点忙,换了贸易谈判代表,压根不跟美国谈,转身跑去跟巴西聊大豆和牛肉生意。 这招够狠,不仅稳住自家市场,还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了个空。 而特朗普被各种各样的坏消息缠身,盟友不配合,国内还闹翻天,加州直接起诉他,搞得里外不是人。 中国为什么选择巴西?特朗普那边又发生了什么?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过去这几天,特朗普把关税当成了万能武器,扬言要用高关税把中国经济打得服服帖帖。 他算盘打得挺响:加征一轮又一轮关税,中国肯定撑不住,到时候乖乖来求和,他再趁机狮子大开口。 白宫的幕僚们也跟着起哄,信誓旦旦地说中国很快就会打电话过来求饶。 可现实是十多天过去了,特朗普的电话愣是没响,中国的应对简单直接:你加关税,我反制;你想玩狠的,我奉陪。 几轮精准的反制措施下来,美国的攻势被化解得干干净净,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中国这边可没闲着,商务部的新代表李成钢上任后,立马带着团队飞往巴西。 这次谈判的重点是大豆和牛肉——两样美国曾经在中国市场占大头的商品。 如今,美国大豆因为关税壁垒,出口量几乎归零,牛肉也差不多没了市场。
巴西作为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早就盯着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这次邀请中国上门谈,摆明了是要趁机抢占美国留下的空缺,中国也乐得顺水推舟,既能稳定国内供应,又能借机敲打美国。 谈判还没正式开始,但看中巴双方的关系,这笔生意十有八九能成。 一旦中巴签了协议,建立起稳定的供货渠道,美国大豆想再挤回中国市场,怕是比登天还难。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的处境,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他本来指望靠关税战速战速决,结果中国不按他的剧本走,他只好另想办法。 既然单打独斗不行,那就拉盟友一起上吧。 特朗普开始四处游说,打算用关税减免当诱饵,让其他国家在贸易上跟美国一起孤立中国。 这招听起来挺损:你帮我对付中国,我就给你点甜头。可惜,盟友们没一个愿意上钩。
英国是最先表态的,伦敦那边明确放话:跟美国谈关税协议可以,但别指望英国为了点关税减免,就牺牲跟中国的正常贸易。 欧盟的反应也差不多,直言现在不跟中国合作才是傻子。 更有意思的是,西班牙的一位高官在访问美国时,公开为中欧关系说起了好话。 这话传到白宫,特朗普的脸估计都绿了。 他费尽心思想在国际上给中国使绊子,结果连最铁的盟友都不给面子,孤立中国的计划直接泡了汤。
国际上没讨到便宜,国内的麻烦也不少。 就在特朗普还在为盟友的不配合头疼时,美国西海岸传来了更坏的消息。 加州州长纽森站了出来,宣布要起诉特朗普,理由是他的关税政策正在拖垮美国经济。 加州可不是小角色,作为美国经济最强的州,它的表态分量十足。 纽森在公开讲话中直指关税让加州的企业和消费者付出了高昂代价,供应链乱了,物价涨了,经济数据也不好看。 更要命的是,加州的起诉像是个信号,其他州也开始蠢蠢欲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没挥多久,就已经在国内激起了民怨。
加州的举动其实不难理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面上是冲着中国去的,但实际上,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才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关税推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美国的零售商和制造商成本大增,最终这些成本都转嫁到了普通人头上。 加州作为科技和贸易大州,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纽森的起诉书里列得清清楚楚:关税让加州损失了多少就业机会,多少企业被迫裁员,甚至还有多少家庭因为物价上涨日子不好过。 这场官司能不能赢还不好说,但它已经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国内成了众矢之的。
同时,中国的应对策略还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换将、转谈巴西,这些动作背后是中国对贸易战风险的精准研判,商务部的新代表李成钢上任后,不仅要负责与巴西的谈判,还要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联系。 这种“广交朋友”的策略,目的很明确:对冲特朗普关税战带来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逻辑很简单:你美国想玩硬的,我就找别人做生意;你想孤立我,我就让你的孤立变成空话。
巴西谈判的意义尤其值得关注,大豆和牛肉只是表面,深层含义在于中国正在重新布局全球供应链。 之前美国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商,但关税战让这种依赖成了过去式。 巴西的农业实力不比美国差,地理位置也更适合长期合作。 如果中巴在这两项商品上达成稳定协议,中国的供应链安全就多了一层保障。 而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很简单,特朗普的关税战不仅没让中国低头,反而可能让美国农业永远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
中国的每一步都在向特朗普传递信息:你打你的,我干我的,但你得掂量掂量后果。 巴西谈判的消息传出后,美国的农业州已经开始坐不住了,那些靠出口大豆和牛肉为生的农民,眼看着中国市场被巴西抢走,心里能不急吗? 可特朗普还在硬撑,继续挥舞他的关税大棒,嘴上喊着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实际上却让美国的农民和企业付出了沉重代价。
这场贸易战的博弈还在继续,但眼下的局势已经很清楚了。 特朗普以为自己手握王牌,结果却发现牌桌上的人都不按他的规则玩。 中国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每一步都走得有理有据。 国际上,盟友不愿意当棋子;国内,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响。
特朗普现在面临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继续打下去,可能会让美国付出更大代价;偃旗息鼓,又怕丢了面子。 这场仗,他到底该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