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 ID. 与众才发现,电动车也能有 “德系老炮” 的温柔
在电动车堆里摸爬滚打,试了不少新势力车型,直到钻进 ID. 与众的驾驶座,突然找回了那种“人车合一”的熟悉感。没有夸张的屏幕堆砌,没有噱头满满的参数,但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德系车特有的 “讲究”。作为一个开过十年大众的老司机,这台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多年老友:不刻意讨好,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戳中你的需求。
设计:不做网红,却把高级感藏在细节里
第一次在 4S 店见到ID. 与众,说实话没被“第一眼惊艳”,但越看越有味道。不像特斯拉Model Y那样棱角分明像个科技产品,也不像比亚迪宋PLUS EV走传统SUV的稳重路线,它的溜背线条从车头顺滑地延伸到车尾,20 英寸轮毂造型精致得像机械齿轮,晨金配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哑光质感,有点“低调的奢华”那味儿。
坐进车内,最直观的是用料的讲究,手能摸到的地方大多是细腻的Microfiber超纤绒,触感像高级麂皮,不像很多电动车用硬塑料充数。30色氛围灯藏在金色饰条里,晚上开车时像一条流动的星河,不刺眼却足够提升氛围感。最让我惊喜的是座椅调节按钮,没错,就是这么个小细节,阻尼感恰到好处,按下去的手感和我那台老迈腾如出一辙,这种德系特有的 “机械质感”,新势力学不来。
驾控:电动车里的 “德系老灵魂”,开起来太舒服了
转动方向盘的第一圈,我就乐了,这熟悉的回正力度、细腻的转向手感,简直和燃油车时代的大众一模一样。MEB平台的50:50配重太关键了,4.6米的车长开起来完全不笨重,匝道转弯时车身像被“吸”在路面上,后轮255mm的宽胎抓地力十足,甚至比一些运动型轿车还稳。路过减速带时,DCC自适应底盘会自动调整悬架硬度,很顺滑的就滤掉震动,这种“稳而不僵”的调校,老司机都懂有多难得。
试了双电机四驱版,5.6 秒破百的加速确实猛,它的动力输出更像德系涡轮发动机,线性且可控,深踩电门,推背感循序渐进,超车时信心十足却不会让人紧张。最难得的是,电动车常见的 “单踏板模式拖拽感” 在这儿几乎感觉不到,松开电门就像燃油车滑行,开惯油车的人能无缝切换,这点必须给好评。
智能配置:不堆屏幕,但每样功能都 “长在刀刃上”
现在电动车动辄搞三联屏、副驾娱乐屏,但ID. 与众的智能配置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15 英寸中控屏不算大,但操作流畅得像手机,菜单逻辑清晰到不用看说明书。和科大讯飞合作的语音助手是亮点,喊一声 “你好,大众”,就能搞定导航、调空调、开天窗。对比 Model Y 的极简到反人类和宋 PLUS EV 的功能堆砌,ID. 与众的智能系统更像一位 “贴心管家”,知道你需要什么,却从不打扰你。
结语:电动车时代的金质老友
在这个追求极致的时代,ID. 与众像一位温和的逆行者,用德系的严谨与本土的细腻,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车,不必在数据上碾压对手,只需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让你和家人感受到被认真对待的温暖。这,或许就是它献给电动车时代最动人的答案。
gsgnaw
再怎么吹就这么点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