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北京通县卫戍区警卫三师的一个看守所里,张学思没撑过去,死了,他54岁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4-19 00:04:41

1970年,北京通县卫戍区警卫三师的一个看守所里,张学思没撑过去,死了,他54岁,是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亲弟弟。 死的时候,没人知道具体原因,说是病死,但很多人都明白,他是气死的。 二十多年后,张学良在纽约听吕正操说起这事,只说了一句:“他这个人,不知道忍耐。”话不多,却刺骨。 一个是将军,一个是死于囚室,兄弟两个,命运像是被锯开了,从不同方向滚了下去。 张学思生得早,1926年就进了东北讲武堂,后来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过学,枪法、骑术都不错,打仗是行家。 他母亲是张作霖的三姨太许谢旸,人很厉害,管八个儿子里最看重的就是这个老七。 张作霖一死,东北军散了,张学思受哥哥张学良影响,开始有了“国家”两个字的概念。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扣了蒋介石,大家都在吵,张学良不吭声,把一切扛下,他知道怎么活。 他弟弟张学思这时候已经在共产党外围活动,后来干脆脱离张家,走了另一条路。 张学良把他送出东北时心里明白,这兄弟往后怕是难再聚。 到了延安,张学思是新鲜人,别人都叫他“张汉平”,实际谁都知道他是“少帅的弟弟”。 毛泽东见过他,说他“有骨气”,这人说话横,干事冲,跟谁都不混日子。 后来进了海军系统,搞建设、抓训练,干得不赖,可他这人从来不懂转弯,一直横着走。 周恩来知道他不好惹,也知道他是张学良的弟弟,有点顾忌,给中央写过信,说“张学思懂军队,留着他有用”。 但那时候说话不顶用,张学思被塞进通县的警卫三师看守所,和吕正操、肖向荣、张秀山几个人一起关着。 几十平米的屋子,冬天没暖气,夏天闷得喘不上气,他从小抽烟,气一上来就一根接一根地抽,有人说他一天能抽三包,肺都熏黑了。 吕正操后来回忆,说张学思天天在屋里来回踱步,嘴上骂人,心里憋气。 有一次,一个小兵递错饭,他把碗摔了,说:“你们连当年日本兵都不如!”这些话没人敢传,但都记在心里。 他身上毛病越来越多,胃不好,咳嗽加重,身体一天天垮下去。 1970年5月的一天,值班兵叫他起床吃饭,他没应声,打开门一看,人已经不行了。 死讯传出去没人信,有人说他是被毒死的,有人说是自杀,官方只给了五个字:因病不治亡。 他死的时候,张学良还在台湾,关在阳明山,他听说弟弟死讯,是1985年之后的事。 1991年,吕正操去纽约看他,提到那段往事,张学良脸一下就沉了。 他一句话不说,抽了半支雪茄,才慢慢吐出那句:“他这个人,不知道忍耐。” 张学良这辈子最拿手的就是忍,他把“忍”当盾,一扛就是半个世纪。 从西安事变之后,他被送到南京、杭州、重庆,最后去了台湾,始终关着。 他不吵,也不争,蒋介石问他“你后悔吗?”他答:“国家统一不后悔。”这话有分量,但说完转身就闭嘴,从此再不谈政治。 他和弟弟完全不一样,张学思从不闭嘴,他在会议上公开否李作鹏,点人名字说“你这叫瞎指挥”。 别人躲,他上,别人低头,他抬头,不是他不懂规矩,是他根本不信那一套,他信真话、信军事、信老百姓,不信那些“帽子”。 2000年张学良过百岁,谢雪萍去了趟美国,带了张学思的照片给他看。 他盯着照片半天,没说话,后来让人收起来,说:“别放那儿,看着心堵。” 张作霖的家,分成两半,张学良因为“兵谏”受封功过参半,张学思因为“反对路线”被斗致死。 一个活到一百岁,一个死在五十出头,有人说张学思太傻,也有人说他是条汉子。 张学良晚年写过日记,说自己一生平平淡淡,没做大事,也没做错事。 可谁都知道,他内心是有遗憾的,他最对不住的,也许就是这个弟弟。 张学思的结局,是那一代有血性的人共同的结局。 他不是唯一一个因为刚硬而死的人,也不是唯一一个“因言获罪”的军官。 但他确实是最让人唏嘘的一个,他出身好、学历高、战功也有,唯一不合时宜的,就是性格。 吕正操说过一句话:“学思这人,人是好人,就是太不懂变通。”话虽老套,可一点没错。 他走的时候,不留遗言,也没人陪着,几十年后,谁还记得他在海军搞过多少演训,改了多少条规章制度?大家只记得——他不低头。 今天再提张学思,很多人都觉得可惜,但他不是因为“失败”才值得被提起。 他走过的那段路,本来就是条没出口的路,他走得直,走得早,也走得惨。 张学良活下来,看尽历史潮起潮落,可弟弟早早退场,没看到后来的一切。 有人说张学良赢了,但他自己从没觉得自己赢了。 张家两兄弟,一个忍,一个硬;一个苟且,一个决绝。 历史没偏心,谁都没捞着好处,只是一个活得久,一个走得早。 天各一方,隔着的,不只是生死。

0 阅读:1102

猜你喜欢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