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江西南昌火车站发生一起令人啼笑皆悲的事件。一名女子携带两瓶52度500毫升白酒,安检员拦下她时,她竟当场喝掉一瓶。 4月14日,江西南昌火车站。 一名女子站在安检口前,手里提着两瓶白酒,瓶身滴水,疑似渗漏。 安检仪器响了,安检员上前检查,判定违规,按照铁路明文规定,高于50度的白酒,限带两瓶,合计不超一公斤,包装需完好、无破损或渗漏。 这批酒不符合要求,问题来了。眼看就要误车,寄存、快递、托运,一概不选,女子拧开瓶盖,当场喝了。 一口接一口,500毫升52度的白酒下肚,没咳、没吐,视频拍下全程。 围观群众一愣,安检员也愣,不少人以为开玩笑,直到瓶子空了、盖子落地,人才稳稳站在那,迈步继续过检,最终登上前往厦门的列车。 事后回访得知,这趟行程是和姐姐一起。 姐妹俩事先并未仔细阅读铁路安检细则,自认为酒瓶未开封,按理应能过关。 问题出在包装,瓶体渗水,在安检机器里亮了红灯,就算酒未开封,也会被处理成“疑似危险品”。 白酒易燃,52度闪点仅21℃,瓶身一旦破损,风险陡增。 铁路方面没让带,是照规矩来办,可现实里,这样的操作方式,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你不让我带,我就喝了。” 不是演戏,不是段子,是真喝,一瓶白酒52度,约含260克纯酒精,短时间内灌下去,就等于直接挑战肝脏、胃、心血管极限。 医生看到视频后,直言一句:“这是在赌命。” 那天,女子确实没事,上车后状态正常,列车平稳出发,行程未被耽误,可讨论还没结束,网络上开始吵起来。 “酒量惊人”“女中豪杰”“服了”——赞的有,骂的更多。 有人拿电影《人在囧途》里的桥段出来调侃,王宝强在安检口喝掉整瓶牛奶过关。 这次是现实版,只不过牛奶换成白酒。 更多声音指向安检与服务方式。 “能不能更清楚地告诉旅客解决方法?” 有网友发帖说,自己曾遇到类似情况,明明可以寄存,但安检现场没人提示,只让“不能带”。 那种情况下,一着急,容易犯难。 铁路部门回应过,说安检员已说明相关规定,也确实提供了处置方案,包括寄存、快递、托运。 只是,现场交流是否顺畅,流程是否清晰,操作是否方便,没人能说清。 事情不只是白酒的事。 这种“临时极端处理”的场景,在交通枢纽早就不是第一次。 有乘客当场吃掉整箱榴莲,有人把被拦的冻梨就地啃光,甚至出现过乘客当场喝完整瓶酱油,只为过个安检口。 每一次“神操作”,背后都是制度和现实的碰撞。 规定需要有,安全不能放松,这没错,但当规定和人碰撞在一起,没有弹性、没有说明、没有缓冲,就容易出事。 这一仗,白酒成了导火索。 不少车站已经在尝试给方案,有的设了临时寄存柜,有的和快递公司合作设点,还有地方推出自助违禁品处理机,扫码下单、就地寄走,不影响行程。 但不是所有站点都有这些,面对瓶破渗水的白酒,面对赶时间、不熟流程的乘客,如果处理环节再多一条提醒、再多一张提示卡、再多一次解释,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豪饮式”应对? 反过来看,旅客也有自己的责任。 出门在外,带什么、不能带什么,自己不查,出了事就想靠临场反应硬顶,风险摆那,不是谁都能赌得起的。 这名女子酒量是撑过了,但假如是另外一个人,身体没那么抗造呢? 医护圈子里聊得更直接:“这剂量喝完不倒,靠的是运气,不是体质。” 也有医生说,这类行为别看一时没出问题,肝脏和消化道的负荷是实打实的,“回去难受三天算轻的,胰腺炎发作的也不少见”。 有人称赞“有胆有魄”,可真要让更多人学着干,后果可能比耽误一趟车严重得多。 社会不是靠“敢”来运转的,每一套规则背后都有理由,也不是每个规则,都得靠人撞一回才算执行到位。 火车站不是擂台,不能靠赌酒解决问题。 事情过后,女子没事,列车照常开,视频继续转发,评论继续刷,但该问的一个问题还得问:规则之外的处理选项,到底准备好了没有?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女子携带白酒被拦后当场喝下,南昌火车站回应》. 2024年4月15日.
总算知道为什么网上搜不到半点景德镇肇事男子的信息,因为他们知道,被网暴后的唯一
【217评论】【72点赞】
映山红
有这酒量才敢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