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玉米卖9毛钱,一斤小麦卖一块一毛钱,而一瓶矿泉水却能卖两块钱。农民们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粮食还没有水贵? 这么说吧,粮食和水的关系就像农民工和网红——一个埋头干活赚辛苦钱,一个光鲜亮丽吃流量饭。 2023年东北玉米亩产1200斤,刨去种子化肥人工,农民到手利润还不够买20瓶矿泉水,这背后的价差游戏可比超市标价复杂得多。 种地的成本早被现代化农业摊薄了,黑龙江农场用无人机播种,一小时能搞定50亩地,相当于30个壮劳力干整天。 新疆棉农开着采棉机收割,每公斤成本压到4毛钱,比矿泉水瓶子的塑料还便宜。 反观矿泉水生产线,吹瓶、灌装、贴标全套自动化,但水源地取水权、明星代言费、超市入场费层层扒皮,最后那瓶水的成本七成花在运输和营销上。 政府调控才是粮食稳价的定海神针,中储粮的仓库里常年躺着2亿吨小麦,市场价敢涨分毫,储备粮立马开闸放粮。 去年国际小麦价格疯涨时,河南粮商刚把收购价抬到1块3,第二天就被国储拍卖的500万吨小麦砸回原形。 矿泉水可没这待遇,长白山和昆仑山的水源地早被资本瓜分完毕,某品牌矿泉水光是广告费就摊到每瓶3毛钱。 更关键的是附加值差异,玉米进了饲料厂能变出30块钱一斤的牛排,小麦磨成面粉能做成88元一碗的蟹黄面。 可这些增值环节和农民没关系,山东粮贩子收麦时按三等粮压价,转头加工成特级面粉价格翻三倍。 矿泉水倒是直来直去,农夫山泉把千岛湖的水灌进瓶子,贴上"PH7.3"的标签就能卖出原油的价格,毕竟口渴的人不会计较水里有没有矿物质。 所以别看超市货架上矿泉水风光,真要闹起粮荒,瑞士进口的冰川水也换不来半袋面粉。 2020年疫情刚爆发那会儿,上海人抢菜不抢水,就是因为再贵的瓶装水也解不了饿——这世道,管饱的永远比解渴的金贵,只不过金贵的那部分钱没揣进种地人的兜里。
一斤玉米卖9毛钱,一斤小麦卖一块一毛钱,而一瓶矿泉水却能卖两块钱。农民们始终想不
月下独酌人
2025-04-19 15:50:08
0
阅读:62
OHNO
所以卖水能卖出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