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深秋的北京东单菜市场,一位身着补丁旗袍的妇人,正在寒风中用冻裂的手卷烟丝。当章士钊发现她竟能用左手写出遒劲的柳体楷书时,这位曾任北大教授的民国元老浑身剧震——这个在烟摊前躬身的女子,竟是二十年前名震金陵的才女! 章士钊手里的白菜"啪嗒"掉地上,菜叶子沾着泥水往妇人脚边滚。妇人头都没抬,左手捏着烟纸"唰唰"抖两下,烟丝落得跟量过似的准,右手小指蘸着唾沫在木板上划拉——"天地有正气"五个柳体字,横折勾里藏着刀光剑影。老教授眼珠子差点瞪出来:这手字比故宫碑林里的拓片还地道,南京中央大学那帮书法教授捆一块儿都抵不上她半根手指头。 细打听才知道,这妇人就是溥仪的亲妹妹韫颖。二十年前在伪满皇宫,她能用英日双语跟关东军司令掰手腕,左手写柳体右手画工笔,连张大千都夸她"丹青不让须眉"。眼下缩在菜市场卷烟丝,冻疮裂口里渗出的血丝把烟纸染得星星点点,活像雪地里落红梅。章士钊蹲下来帮她卷了两根烟,烟丝撒得满膝盖都是——北大教授的手,到底比不过生活打磨出的利落。 这事儿透着新旧交替的荒诞。韫颖的柳体是跟溥儒学的,那位"旧王孙"的楷书能卖五千大洋一幅,她这手绝活却只能用来给烟摊写价牌。更绝的是章士钊给毛主席写信那出——前清格格、民国教授、新中国领袖,三个时代的符号因着卷烟摊串成串,比胡同口糖葫芦还魔幻。 毛主席的批示看着暖心,细琢磨全是政治智慧。给韫颖安排个东城区政协闲职,既显得新政府宽厚,又拿前朝格格当活广告——连金枝玉叶都改造好了,你们这些遗老遗少还闹腾啥?可转身就把她丈夫润麒塞汽修厂拧螺丝,明摆着告诉旧贵族:老老实实当螺丝钉,别想着复辟那套。 最讽刺的是书法传承。韫颖在政协会议室写标语,柳体字依然骨力遒劲,但再也没了当年在伪满皇宫骂关东军的杀气。她给街道办抄《正气歌》,横竖撇捺工整得像印刷体,连个墨点都不敢溅出去——艺术这玩意儿,碰上政治就跟面团似的,想咋揉咋揉。
1955年深秋的北京东单菜市场,一位身着补丁旗袍的妇人,正在寒风中用冻裂的手卷烟
古今瞭望之窗
2025-04-19 16:29:41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