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6岁钱学森回国相亲,妹妹钱学英问结果如何,钱学森一句话让对方脸红:“要不……你嫁给我吧!”
钱学英并不是钱学森的亲妹妹,两人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钱学英的真正名字叫蒋英,之所以称呼她为钱学英,是两人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钱学森的父亲名叫钱均夫,蒋英的父亲名叫蒋百里,钱均夫和蒋百里都曾在清朝时考取秀才,后来又先后前往日本留学,两人学成后又都返回祖国北京工作。
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相似经历,钱家和蒋家的关系非常好,工作之余,两家私下里经常走动,两家的孩子自然也非常熟悉。
当时,钱家只有一个儿子钱学森,而蒋家已经有了三个女儿,一心想要女儿的钱均夫,非常喜欢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就提出想要把蒋英过继到钱家,给他当女儿。
蒋百里夫妇听后,起初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再加上两家私底下经常在一起,总能碰面,就同意把蒋英过继给钱家。
钱均夫听后非常高兴,专门邀请了两家的亲戚朋友到场,摆好了宴席,举办了过继仪式,同时还把蒋英的名字改成了钱学英。
就这样,当时年仅3岁的蒋英和自小照顾她的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虽然当时蒋英年龄尚小,比钱学森小了9岁,但蒋英与钱学森也算自小就相识了,而且还有了这一份特别的“亲情”关系。
可过了没多长时间,蒋百里夫妇就后悔了,他们非常想念蒋英,尽管经常能够见到蒋英,但孩子这么小,他们一天都不想跟蒋英分离。
于是,蒋百里夫妇来到钱家,说出了要把蒋英带回去的想法,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虽然非常舍不得蒋英,但眼见蒋英的亲生父母如此舍不得孩子,也只能答应下来。
不过,章兰娟却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有些事情咱们得先说好了,那就是你们家老三(蒋英),将来长大了得给我当儿媳妇。”蒋百里夫妇当即表示同意,钱学森和蒋英算是定下了娃娃亲。
此后,两家依旧保持密切来往,钱学森和蒋英也经常接触,由于家庭环境优越,两人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不过由于两人兴趣爱好不同,两人长大后的发展方向也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钱学森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后来又赴美留学,还在1939年,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程,自此钱学森的名字响彻世界,还在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而蒋英这边同样发展得非常好,蒋英从小就喜欢唱歌,有着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而且还在1935年时,跟父亲蒋百里一起到欧洲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1937年,蒋英以优异成绩考入柏林音乐大学攻读声乐专业,后来又考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自此开启了辉煌的音乐生涯。
1943年,蒋英在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与世界各国女高音同台竞技,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她多次受邀参加演唱会,获得了欧洲各国名家的认可。
1946年12月,已在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任教的蒋英,主动放弃了工作,选择返回祖国,并于1947年5月31日,举行了回国后的个人首场演唱会。
这一年,钱学森同样从美国返回家乡,由于钱学森在美国一直醉心钻研航空知识,钱学森已经连续12年没有见过蒋英了,而且两人在这12年间,也没有任何书信往来。
回国的钱学森已经36岁了,家人自然着急他的亲事,还为他安排了多场相亲,但钱学森却对此非常不感冒,因为他已心有所属,钱学森决定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向蒋英求婚。
1947年8月22日,这一天是农历七夕节,钱学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到蒋英家,蒋英见了分别多年的哥哥自然十分开心,还打趣的询问钱学森相亲的事情怎么样了。
钱学森听后脸红了,他今天是来求婚的,可求婚对象却问他最近相亲的结果,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支支吾吾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诚恳地说:
“英妹,你我12年天各一方,孤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间冷暖,12年一别,实在太残酷了,我这次回来,就是想把你带到美国去,你愿意嫁给我吗……”
突如其来的表白,让蒋英也是一愣,不过片刻之后,她就回过神来,短暂思索后,她也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一直没结婚,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哥哥,蒋英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很快,在双方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两人在上海举办了婚礼,并于当年9月26日,一起赶往美国波士顿,两人自此开启了几十年的相濡以沫生活。
两人的感情非常纯真,也非常爱国,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定返回祖国,用毕生所学建设新中国,蒋英没有丝毫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回国之路是很漫长的,在此期间,钱学森甚至遭受了非法拘留和监视,但蒋英始终在背后支持钱学森。
为了把钱学森想要回国的消息传回国内,蒋英专门用左手写字模仿儿童笔迹,给远在欧洲的妹妹蒋华写信,并成功躲过特务监视,将信寄了出去,辗转邮回国内。
1955年,两人回国后,钱学森全身心扑到祖国航天事业上,蒋英一边发挥音乐专长上班,一边全力照顾钱学森和孩子。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两年多后的2012年2月5日,蒋英离世,两人前往天上再续“燕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