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裕仁多次出访欧美国家,但从未到过中国。在欧美,裕仁在多种场合鞠躬下拜,表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9 17:48:42

二战后,裕仁多次出访欧美国家,但从未到过中国。在欧美,裕仁在多种场合鞠躬下拜,表示忏悔,但是直到死去,他都没来过中国,更没向中国这个侵略战争最大的受害国表示过忏悔,哪怕仅仅只是口头上的道歉都没有!   裕仁身为明治天皇的皇孙,他的成长之路和普通人截然不同。   他生理上存在缺陷,右手的手指不灵活,视力也较差。   与普通孩子不同,裕仁并没有太多接触艺术与人文的机会。   进入皇宫的皇家学习院,他的导师乃木希典是一个充满战争经验的军人。   在乃木的指导下,裕仁被严格训练,但这也使得他对待生命的态度变得冷酷无情。   乃木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让裕仁赤身站在冰柱下,目的是锻炼他的坚韧。   1921年,裕仁成为皇太子。   在他的心目中,天皇是神圣的统治者,而臣民不过是服务于皇帝的工具。   1926年裕仁继位,年号昭和。   裕仁的统治积极地参与到日本的扩张主义中。   1931年,裕仁支持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全面侵华,裕仁成为了这一侵略行径的背后推手之一。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裕仁通过宣战诏书宣称要动员国家所有力量进行战争。   1945年,日本在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袭击后,无力继续作战,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后,众多日本高层军事指挥官如东条英机等人被依法追究其战争罪行。   然而,裕仁在幕后巧妙地暗示如果天皇被除去,日本将会解体。   美方不愿意为日本的彻底崩溃付出代价,最终决定保留裕仁的天皇地位。   在战后初期,裕仁还向美国占领军领导人麦克阿瑟提供金钱和支持。   他不仅避免了军事法庭的审判,还成功地维持了天皇的身份。   裕仁甚至宣称自己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象征性君主,自己所作的一切决策并非由他一人主导。   但实际上,天皇拥有的权力远超普通君主。   日本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实施了君主立宪制,但军部和天皇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自从幕府还政于天皇后,实权早已掌握在天皇手中,且军部完全服从于天皇的意志。   在这一体制下,内阁不过是天皇的代言人,军队更是完全归天皇所有。   正是天皇本人与军部共同推动了许多具有侵略性的政策。   战后,裕仁表面上听命于美国,实则在力图恢复自己的权力。   1946年,他公开发表《人间宣言》,宣称自己是“人”而非“神”,这一举措为他赢得了民众的宽恕。   接下来的几年,裕仁开展了广泛的巡幸活动,重新建立了民众对天皇的信任。   战后的几年里,裕仁通过频繁的参拜靖国神社等活动,继续表现出与军国主义的关系。   靖国神社供奉着众多甲级战犯,而裕仁作为天皇,竟多次前往这一神社进行祭拜。   在裕仁去世前,他说自己“低估了中国”。   这句临终话语或许并非是忏悔,而是对未能实现其战争目标的遗憾。   他对历史的态度始终未能真正改正。   此外,还有很多战犯逃避了惩罚。   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展开了持续六周的屠杀与暴行。   超过30万中国平民与战俘被杀害,2万多妇女遭受强奸。   在南京的攻占之前,日本军方曾公开宣称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然而,中国军民在上海战场的三个月激烈战斗,令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于是,在占领南京后,日军开始了有预谋的大规模屠杀。   在日军内部,尤其是下层士兵地位极低,常常遭受上级的虐待和殴打。   加之,在淞沪会战中遭遇重创,许多士兵身心俱疲,情绪极为暴躁。   为此,日军高层采取了“进城后不封刀”的策略,鼓励士兵放纵自己的欲望,甚至将抢夺物资和妇女作为对士兵的奖励。   日军在占领上海后,出现了严重的补给短缺问题。   而在南京,日军直接采取了抢劫的方式,从平民百姓手中夺取粮食、物资及财物。   然而,尽管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已经让人类震惊,但真正的责任人却未能受到应有的惩罚。   时任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的松井石根,虽然是这场屠杀的直接指挥者之一,但他并非主谋。   事实上,主导这一切的,是当时的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天皇的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   正是他签署了“杀掉全部俘虏”的命令。   战后,由于美国占领当局的保护,朝香宫鸠彦亲王得以逃脱审判,直至1981年才去世。   与他类似的战犯,如柳川平助、谷寿夫等,也都在战后逃脱了法律制裁。   参考文献:[1]刘永佶.揭倭皇裕仁真相  识法西斯之本质——读《真相——裕仁与侵华战争》并纪念“九一八事变”[J].社会科学论坛,2005(9):121-129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