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抗联将领李兆麟赴年轻女子家做客,喝茶后觉苦涩,警觉道:“这茶不对劲!”女子冷笑回应:“你可以上路了!” 李兆麟,1910年出生在辽宁辽阳一个富农家庭。小时候,家乡被封建势力和外敌欺压,他从小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他再也坐不住了,毅然投身抗日事业。1932年,他加入共产党,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中坚力量。 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李兆麟带着抗联战士跟日伪军干了十几年。他的战术灵活多变,指挥果断,珠河、延寿、宾县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重创敌人的战绩。日军一提他的名字就头疼,他成了敌人眼里的钉子。跟赵尚志搭档时,他们在珠河建了个游击根据地,硬是顶住了日军一次次的围剿。他还写了《露营之歌》,这首歌在冰天雪地里唱起来,战士们听着就热血沸腾,哪怕物资少得可怜,也咬牙坚持战斗。 抗战胜利后,李兆麟没闲着。他当上滨江省副省长,还管着中苏友好协会,整天忙着稳定东北局势,顺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他这人一根筋,就认准民族团结这条路。可正是因为他太能干,太正直,国民党特务把他盯上了。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去了哈尔滨水道街9号,找年轻女子孙格龄。孙格龄是李兆麟战友孙彪的女儿,当年李兆麟救过孙彪一命,孙家对他一直很感激。后来,孙格龄靠李兆麟帮忙,混上了哈尔滨市长秘书的位子。所以那天李兆麟上门,完全没多想。 他喝了孙格龄递来的茶,马上觉得味道不对,苦得刺鼻。他立刻警觉起来,可惜已经晚了。孙格龄冷冷地抛下一句“你可以上路了”,毒性就发作了。紧接着,屋里冒出两个土匪,手拿尖刀,直接朝他下手。李兆麟身中七刀,最后倒在血泊里,36岁的生命就这么没了。 这事不是偶然。孙格龄背后有国民党特务撑腰,他们早就想除掉李兆麟这个眼中钉。她利用李兆麟对孙家的信任,设下这个毒计。李兆麟一死,特务的目的达到了,但他们没想到,这反而激怒了更多人。 李兆麟被害的消息传开,哈尔滨炸了锅。老百姓走上街头悼念他,抗联战士咬牙切齿,共产党这边也损失了一员大将。可他的死没让革命停下来,反而把大家的火气点燃了。国民党特务的丑恶嘴脸暴露得更彻底,东北的抗争力量反而更团结。 当时,追悼活动搞得很大,群众自发悼念,很多人哭着喊着要为他报仇。他的牺牲成了催化剂,加速了东北局势的变化。国民党想通过暗杀打压共产党,可结果适得其反,革命的火烧得更旺了。 后来调查发现,这场暗杀是国民党特务精心策划的。孙格龄只是个棋子,被特务利用了。她父亲孙彪要是活着,估计得被气死。李兆麟的死,不光是个人悲剧,更是那个乱世的一个缩影。 李兆麟这辈子不长,但活得值。他用行动告诉大家,啥叫为民族舍命。他的名字没被历史埋没,反而成了个符号,激励后人别忘了那段苦日子。他的信念很简单:国家不强,人民就得受欺负。这话搁现在也适用。 东北抗联那帮人,条件差得要命,可他们硬是靠意志撑下来了。李兆麟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他的牺牲让后人看清,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有人拿命换。今天我们过得安稳,别忘了是这些英雄铺的路。 再说说孙格龄,她干的事让人寒心,但她也就是个工具人,真正该骂的是背后搞乱的特务。她后来的下场没人提,估计也没啥好结果。这种人,历史不会给她好脸色。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5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