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层准备赶往中国,有一件事必须中方点头。 美伊围绕伊核问题的谈判仍在进行,伊

韶华聊天下 2025-04-20 09:33:07

伊朗高层准备赶往中国,有一件事必须中方点头。 美伊围绕伊核问题的谈判仍在进行,伊朗决定请中俄下场,为可能达成的新协议加上一道保险。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刚刚访问莫斯科,向普京转交了一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亲笔信,并与俄外长拉夫罗夫等人进行了会晤。在结束莫斯科之行时,阿拉格齐对外表示他将于未来几天访问中国。 从行程安排上看,阿拉格齐可能会在美伊于罗马举行的第二次伊核问题谈判结束后立刻访华。 与此同时,伊朗议会国安与外交政策委员会成员布鲁杰迪,美伊围绕伊核问题可能达成的协议将不仅仅由美方提供保障,中俄等国将与美国就“更可靠的保障”进行谈判。

可见,阿拉格齐访问中俄的主要任务,就是请中俄下场,参与到伊核问题的后续磋商之中,确保达成一份拥有更强约束力的协议。 伊朗有这种想法无可厚非。美伊之间的对抗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双方严重缺乏互信,尤其是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内,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一事,让伊朗保守派对与美国重新达成一份有效协议持较为悲观的态度,哈梅内伊也更加偏向于保守派的观点。 但在西方的全面制裁下,伊朗确实面临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通胀率居高不下,民生保障压力越来越大等难题,内部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美军近期又部署两个航母战斗群、B2隐身轰炸机等力量向伊朗施加了更强的外部军事压力,伊朗这才决定先与美国人谈一谈。

在伊朗本就对不信任美国人的情况下,美国又表现出了其政策不稳定的一面。 在阿曼举行的第一轮间接会谈后,美国谈判代表、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先是表示,本届美国政府会允许伊朗继续发展民用核能,但伊朗的铀浓缩水平要限制在3.67%,这也是2015年伊核协议的主要规定。 但不久后,威特科夫“改口”称,伊朗必须停止并彻底取消其“核浓缩和核武器化计划”,暗示美方会争取采取利比亚模式,要求伊朗拆除铀浓缩设施。 美方会表现出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内部在伊核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威特科夫、副总统万斯等人认为可以适当向伊朗作出让步,达成新的核协议。国务卿鲁比奥、国安事务顾问华尔兹等人则强调使用施压与威慑手段,逼迫伊朗接受美国提出的所有条件,甚至提出过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建议。 在这双重因素影响下,让伊朗决定尽早在谈判中引入中俄等方力量,争取在多边框架下达成一份伊朗能够接受的协议,确保美方日后不会出尔反尔。 同时,伊朗的外交行动其实也是要告诉美国人,德黑兰不是孤立无援。 在伊朗外长来访后,俄罗斯已经明确,愿意协助伊朗与美国达成协议,并在其中发挥任何有利于德黑兰的作用。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十分明确,就是劝和促谈,推动各方在平等原则下,达成一份可持续性的协议。3月,中俄伊三国在北京举行会晤时,中国就提出了坚持权责平衡、坚持对话促合作等五点主张。可以预见到,中方不会拒绝伊朗的请求,而是会继续在伊核问题谈判上发挥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

现在的难点在于,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议将于今年10月到期,特朗普政府赶在协议到期前开启与伊朗的双边谈判,一定程度上是要确保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主导权,再加上特朗普的性格因素,美方会更倾向于将中俄以及欧洲排除在外,单独与伊朗达成一份新的协议。 这无疑增加了中俄美伊等方坐到一起进行磋商的难度,起码在前期,中俄更多的是通过外交渠道,单独与美方在伊核问题上进行双边沟通。中国应该会向美方传达我们希望美方放弃非法单边制裁和武力威胁,以2015年的协议为基础达成有约束力的新协议的观点。 而对于伊朗来说,即便美国拒绝与中俄商讨伊核问题,伊朗也能够通过现在的外交行动,为未来进一步加强与中俄合作,预防局势向着各个方向变化打下基础,同时向全球展现伊朗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核问题的态度,尽量打消国际社会对伊朗发展核能力的顾虑。

综上所述,伊核问题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伊朗主动寻求中俄帮助,既是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务实回应,也是通过多边机制平衡单边压力的战略选择。中俄的介入不仅为协议增添了地缘政治保障,更将推动谈判回归多边协商框架。但美国对主导权的执着仍为谈判注入了复杂变数。 若各方能超越零和博弈思维,以2015年协议为基础,在平等互信基础上构建更具约束力的新机制,或能为伊核问题开辟一条可持续解决路径。而伊朗展现的外交灵活性,以及中俄劝和促谈的立场,至少为动荡局势提供了稳定锚点。 无论最终能否达成协议,这一进程本身已向世界表明:在多极化秩序下,任何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包容与合作并重的全球治理思维。

0 阅读:62
韶华聊天下

韶华聊天下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