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歼-35相比,KF-21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弹舱这一块没搞好还情有可原,毕竟能这种设计的只有3个,即便美国技术输出了,没有风洞与飞控,它依然整不明白。 进气道设计就差距更远了,像KF-21这种飞机,最大速度才1.8马赫,且没有超音速巡航,用这种后掠式的进气道就是画蛇添足,至DSI进气道,能玩这个的只两家,它能将加莱特进气道整明白已属不易。 F414发动机是世界第一款推重比过10的发动机,用在KF21上有点暴殄天物,最大速度还不如F16,与F/A-18E/F在伯仲之间,真有点可惜了F414。 一架速度上不去的飞机,却拥有一对与F22一个样的梯型垂翼,如此大的安定面,KF21这飞控该多么落后? KF的襟翼动作筒一边只有一个,但翼面却有两个,难道还有一半动不了。 再看机头,这就是个铅笔头,阻力极大。 KF-21的腹部半埋式挂点虽然降低了研发难度,但导致雷达反射面积比内置弹舱方案增加两成以上。歼-35的内置弹舱能完全包裹导弹,这点技术差距让KF-21的隐身指标停留在四代半水平。韩国曾计划在后续型号增加内置弹舱,但需要重新设计机体结构。 加莱特进气道需要精确控制气流层,韩国缺乏积累导致实际效果打折扣。DSI进气道省去了复杂结构,但需要上万次风洞测试积累数据,这正是KF-21项目最缺的。同样的F414发动机装在鹰狮E上能飞出2马赫,说明问题出在气动整合。 梯形垂尾在低速时提供足够稳定性,但高速飞行时反而会产生额外阻力。飞控系统要平衡这两者,需要积累不同速度段的飞行参数,KF-21试飞架次比歼-35少四成。单侧襟翼驱动双翼面的设计,可能导致滚转速率比常规布局慢15%。 机头锥度直接影响跨音速激波控制,歼-35的钝头设计经过三十万小时风洞验证。KF-21的尖头造型在1.5马赫以上会产生激波分离,这也是其最大速度受限的原因之一。
与歼-35相比,KF-21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弹舱这一块没搞好还情有可原,毕竟能
落日小余晖映心
2025-04-20 20:05:47
0
阅读:200
今夕
棒子本来雄心勃勃搞f22类似物,结果项目一开始的气动设计就进行不下去,直到fc31出现,棒子才发现还能这么玩,于是半抄F22,半抄fc31。抄f22吧,就娘娘那个平尾插到主翼翼根的设计别说气动了,飞控它都搞不定,妥妥的摔机。再看他那尾撑都没融到机身里的设计就知道设计水平多低了,没风洞也搞不定DSI,核心技术还必须从美国搞,美国还不给弹仓技术,最后攒了个不伦不类的玩意。
庄周梦蝶
麻烦别比,丢不起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