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挣扎:408分背后的遗憾 在熙熙攘攘的考研热潮中,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感

趣闻历史记 2025-04-21 10:19:50

考研的挣扎:408分背后的遗憾 在熙熙攘攘的考研热潮中,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 一名学生以408分的优异成绩,荣获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考研初试的第一名。 本来这是他通往美好未来的一个起步,没想到命运却给他来了个冷不丁的打击。 东南大学的复试就像一场严格的大考,主要分成笔试和面试两大块。在进入复试的18位同学里,最终会有15位被录取。 在这场竞争中,这位得了408分的同学,笔试考了124分,名列第三,真是显露了他扎实的专业基础。 可没想到,面试分数竟然只有69.4分,在所有人中排最后一位,就这样和录取无缘了。 想必为了这次考试,他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清晨时分,城市还在酣睡,他早已在书桌前朗朗读着书;夜晚的时候,万家灯火渐渐熄灭,他却还在题海中苦战。 初试拿的高分、笔试也表现得特别出色,这些都是他辛勤付出的见证。照理说,如果面试是围绕专业知识来进行,他应该能游刃有余。 可现实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面试到底考的是什么呢?他究竟在哪儿败下阵来? 有人说是情商的问题,有人觉得长相有影响,甚至还有人提到人情世故或者那种虚无缥缈的缘分。 这些猜测,虽然没有依据,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家对这次面试公正性的不安。 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难以接受啊。那些为了梦想奋力拼搏的日子,那些熬夜、付出的心血,难道就因为一次不靠谱的面试就全都白费了吗? 考研,应该是一个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理想和期待。 眼下,这样的结果,真让人对什么选拔机制感到无比困惑。 真心期盼这位同学能在调剂时,碰上一位慧眼识人的老师。 希望能够让他的才华闪耀出来,让他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重新找到追梦的勇气。 网友的看法: 复试就像找对象,主要看眼缘。第一印象不给力,即使初试分数再高,也有可能被淘汰。 这样的制度真是不太科学,辛辛苦苦拼了一年的笔试竟然只占50%的比重,简直是憋屈。再说那些性格外向、能说会道的同学,随便20分钟面试就能把人给超越了。 被自家学校的保研名额给卡住了,现在除了本校的,外面的朋友想进来可难了[捂脸] 这几年,高分甚至第一的学生在复试时被刷的现象特别常见,这可真是名牌大学带来的结果。真是老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是考的是普通学校,根本不会也不敢出现这种事,名校的导师水平高,他们可都是敢于挑战的! 给考生们提两条建议,第一,赶紧联系你们的二志愿复试,别一味崇拜那些名牌大学。第二,可以去上级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成立一个新的专家组,重新评估所有考生的面试成绩,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 很有可能是二战或者三战的老考生,导师在面试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学生的成果和能力,科研潜力也没法体现,自然就被淘汰了! 真是太可惜了,令人遗憾!教授在面试的时候更看重实际能力,比如项目经验、科研能力等等。这位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有短板。就像教授说的:招进来没用,啥也不会,只会考试。

0 阅读:39
趣闻历史记

趣闻历史记

趣味历史,历史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