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志愿军,一声嘹亮军号吓退英军200人的“绿老虎团”,解救了被困到弹尽粮绝的

不秃头的历史迷 2025-04-21 11:14:32

19岁志愿军,一声嘹亮军号吓退英军200人的“绿老虎团”,解救了被困到弹尽粮绝的7名战友,没想到这一声军号,还吹出了个特等功,还受邀到毛主席家中做客。

1951年,朝鲜战场上,釜谷里成了敌我双方必争的阵地。

接到夺取釜谷里南山战地这一任务的,正是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39军,我军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支王牌军。

派出王牌军,足以说明争夺釜谷里的重要性。

不料,敌人比我们更看重这块阵地,派出了王牌军种的王牌,英国皇家“绿老虎团”。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只猛虎一般的队伍,没错,这支队伍每个战士衣服上都有绿色的老虎标志,而最早带出这支队伍的,正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蒙哥马利,当年的诺曼底登录,就是他的杰作。

可即便得知面临如此大劲敌,这块阵地,也断然不能拱手相让,拼死也要夺取,只有夺取了釜谷里,才能直接进军韩国首都。

为此347团的每一位战士都绷紧了神经,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在釜谷里附近开始修建防御工事。

只要釜谷里附近,就阻挡住敌军,釜谷里就相当于守住了,所以战士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守住这里,哪怕拼了命。

可当双方的枪声响起,这场战争,比拼命更加惨烈。

作为英军的皇家精锐部队,装备自然都是他人所不能企及的,包括弹药上的供应,敌军也明显比我军更充足,这支队伍一开始又是蒙哥马利带出来的,阵地战他们尤为擅长,又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敌我双方的实力,明显的有着巨大的悬殊。

敌人打过来的枪林弹雨越来越密集,我军的却越来越稀疏,志愿军一个又一个的倒了下去,人员急剧减少。

不但是能作战的战士越来越少,就连子弹的供应也快供应不上了,子弹越是供应不上,倒下去的战士就越多。

可就算这样,没有一个战士退缩,依然坚守阵地,所有的伤员中,但凡还有一口气在的,拖着血淋淋的身体,依然坚强的爬起来,继续战斗着。

奈何敌人的火力不减反增,一时间大家都在绝望中,顽强的挣扎着。

挣扎到了最后,仅剩下7位战士,以及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弹药,347团,弹尽粮绝。

7位战士中,还有一位司号员,只有19岁的郑起,他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志愿军,却也是这位小司号员,救了这七位志愿军。

看着周围躺满战友们的尸体,再看看绝望中战斗着的6位战友,知道已经是走投无路,可也不能白白的就坐以待毙,能多拖延一分钟,就位大部队争取更多时间,死也要发挥最后一点作用。

想到这儿,摸着兜里的军号,起身冲向高处,高昂起头颅,坚毅的目光看着脚下的阵地,运了一口气,用尽力气,吹响了军号。

军号嘹亮,震慑八方,也让6位战士的热血跟着翻滚沸腾,绝望中,再次觉醒。

六位战士起身,装上刺刀,冲向郑起跟前,与他站在一起,坚毅的迎接着敌人的进攻。

可出乎意料的是,敌人行动的方向,竟然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敌军撤退了。

原来敌军了解过我军的军号,往往是有大部队杀了过来,准备最后以命相搏,拼死一战。

都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更是知道39军也是我军的“虎狼之师”,拼死搏斗的话,未必有好果子吃,为了不必要的伤亡,英军撤退了。

只是郑起没有想到,这一声军号,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吓退了敌人,7个人都得以获救,釜谷里阵地也守住了。

就在敌人还没撤退多远的时候,我军大部队赶来,截断了敌军撤退的路线,这支英军的王牌,在志愿军39军面前,遭遇了滑铁卢。

郑起的事迹也在军中传开,都在赞扬他小小年纪,有这般勇气,不畏牺牲,勇往直前。

也因此获得了特等功,被授予了“耳级战斗英雄”。

甚至都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当毛主席要在怀仁堂接待这些英雄战士们的时候,郑起也接受到了邀请,还与毛主席举杯共饮。

不只是毛主席,全国人民都将会铭记这位在战场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民英雄。

0 阅读:28
不秃头的历史迷

不秃头的历史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