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首富胡雪岩在被慈禧抄家前,他早就预感到胡家不保,深夜,12个小妾睡得正香,胡雪岩突然通知小妾们到大厅集合,胡雪岩发话:“一人500两,马上离开这里。你们要想改嫁,我也不拦着。”
胡雪岩这个名字可不一般,在我国古代多是读书人、官员、将军在社会上风生云起的时候,他以一介商人的身份杀出重围,甚至成为清朝红顶商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代表人物。
以至于如今再提起红顶商人,我们就会想到胡雪岩这个人物。
但这位大商人的出身并不好,胡雪岩的家庭只是一个贫农家庭。
幼年的胡雪岩,因为年幼,也只能帮一些相对富庶的家庭放牛为生。
不过家中虽然贫困,倒也过得颇为自在,起码还有一口饭吃。
可是好景不长,在胡雪岩刚满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重病无钱医治,最终溘然长逝。
胡雪岩自此失去了依靠,不过贫穷的家庭没那么多繁文缛节,毕竟肚子都吃不饱。
在安葬完父亲后,胡雪岩就孤身前往外地谋生。
此时的江南地区由于物产丰富,依旧是华夏大地上十分富庶的地区,另外,这里的商业也极为发达。
刚刚十三四岁的他只能进入一些钱庄之类的地方做杂役,干的活也都是又苦又累的打杂。
好在出身贫困的胡雪岩别的没有,吃苦耐劳那是杠杠的。
很快三年的杂役期满,胡雪岩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伙计。
之后胡雪岩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贵人——于掌柜。
因为胡雪岩的机灵劲儿十足,于掌柜对他很是满意,直接将他带回自己钱庄上收做学徒,身体力行的教胡雪岩一些经商的技能。
此时的胡雪岩还不知道于掌柜对自己有多么看重,那是当继承人来培养的,但是胡雪岩肯学,只要有人教,他就认真学。
在于掌柜的教导下,胡雪岩慢慢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商人。
等到于掌柜去世,根据遗嘱胡雪岩继承了他的钱庄,就这样胡雪岩经商的第一桶金算是到手了。
于掌柜的眼光很不错,胡雪岩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靠着一个不大的钱庄作为起家的身姿,胡雪岩硬生生在众多商人之中崭露头角。
慢慢的,他所经营的钱庄规模越来越大,远远超出了于掌柜当年钱庄的规模。
而由于我国古代士农工商体制的特殊性,商人可以说被视为是最底层的存在。
生意越做越大的胡雪岩也面临这个问题。
但很快,中西方交流变得愈加频繁,胡雪岩在这之中也抓住了商机。
由于当时频繁的中西战争,胡雪岩与当时的清军搭上了关系,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关系,成功为清军提供了大量良好的装备,成功获得清军后勤的青睐,大量军费被存入胡雪岩的钱庄。
就在这时太平天国爆发,为了镇压太平军,清政府要求各地自行组建团练。
有过为军队提供后勤工作的胡雪岩就受到了当时管理浙江的左宗棠的青睐。
恰好此时洋务运动正在推行,对商人的管制没有那么严格,胡雪岩就这样顺理成章的成为亦官亦商的存在,也就是后来的红顶商人。
就这样,在胡雪岩的带领下,于掌柜留下那个钱庄已经成为遍及中国的大钱庄,甚至胡雪岩本人也成为了清朝的首富。
同时左宗棠在平乱后上报朝廷,胡雪岩得到了一件黄马褂的赏赐,成为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另外胡雪岩为商,很是重情重义,甚至在当时的商界流传着胡雪岩为他人撑伞的故事。
故事说一位经商失败的商人寻求胡雪岩帮助,意图贱卖家产以求东山再起,当胡雪岩确定这位商人没有欺骗自己后,立刻按照原价收购了他的家产。
等到这位商人再度起势,又原价卖给了这位商人。
这对于经商者来说,无疑是十分值得感恩戴德的事情。
而且胡雪岩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早年的贫苦,一直在帮助一些贫苦人家,做一些行善积德的好事,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
可惜以重情重义闻名天下的胡雪岩最终也没能得到一个好的结局。
满清末年,洋人进犯,各行各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救国救民,胡雪岩也是如此。
他准备开办蚕丝厂,生产中国自己的生丝,甚至垄断中国市场,于是不出意外的遭到了外商阻拦。
最终,胡雪岩“实业救国”的思想破灭,他本人也陷入破产。
而此时的清政府不仅将其革职查办,甚至还对胡家进行了抄家,胡雪岩这位红顶商人最终也在忧愤中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