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一沓钱,没想到老鸨却冷笑道:“带她走?没门!” 女子泪眼盈盈的望着张伯驹,千言万语尽在眼中。张伯驹心中一痛,承诺:“等我。”说完转身离去。 这女子名为潘素,潘家是个声名显赫的家族,潘素作为大家闺女怎会沦落到风尘地,这和她那狠心的继母分不开关系。 潘母从小就为女儿请老师在家教学,潘素在音律上很有天赋,弹得一手好琵琶和古琴,她对绘画也十分感兴趣,可惜在她13岁那天,母亲不幸病逝。 很快薄情的父亲又娶了个女人,继母是个面慈心狠的人,看不惯前人留下的孩子,逼着潘素去青楼卖唱,潘素想要反抗,却没有人帮她。 就这样,好人家的女儿成了歌女。潘素正值豆蔻年华,宛如即将绽放的花朵,美不自知,老鸨看她长得如此貌美,想着进来就能当个头牌。 潘素宁死不屈,老鸨没有办法,毕竟潘素不是个孤女,她没法拿捏住,只好让她在青楼里面卖艺不卖身。 很快,潘素就吸引了不少文人才子和达官贵人的追捧,来到此处只为听她弹琴。 偶然的一次,张伯驹和朋友来到这里听曲,上台弹琴的正是潘素,琴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女子的心事,张伯驹听得入迷,抬头望去,看到一颖颖佳人坐在上面,瞬间被迷倒了。 此后张伯驹常常来喝茶,每次都叫潘素过来,潘素弹琴唱曲,张伯驹写诗送情,眉目流转之间两人的视线触碰在一块,潘素害羞了。 在确定自己的心意后,两人的关系暧昧起来,潘素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张伯驹,希望对方能带自己脱离苦海。 张伯驹听到心爱之人有如此遭遇,恨不得立刻救她离开。然而老鸨却不愿这棵摇钱树走,她还想着让潘素再多给自己挣点钱。 张伯驹知道老鸨就是想多要点钱,于是拿出自己的积蓄后,又四处问朋友借了一大笔钱,最终才填满老鸨的胃口。 就这样,潘素嫁给了张伯驹,婚后两人过的很是甜蜜。张伯驹在娶潘素前就有三个老婆,不过潘素没有介意,她知道对方是真心待自己好的。 张伯驹喜爱收集字画,潘素很支持他这个爱好,有时看到张伯驹手中没有足够的银钱,她就会想办法给他凑钱。 潘素对画画也颇有天赋,闲暇时,她潜心学习,悉心钻研,后来更是和张大千合作绘画。 有次,张伯驹外出时没有回来,有个小孩给潘素送信,原来张伯驹被人绑架,对方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三百万,张伯驹本身就没有多少钱,家里面连一万都凑不出来。 潘素急的团团转,只好找张大千去帮忙,张大千听完前因后果后,摸着胡子思考了半晌,感觉这人不是来要钱的,要知道张伯驹爱画是出了名的,为了买画家里面的吃穿用度都不算太好,怎么可能被人盯上呢。 张大千让潘素好好想想最近有没有因为什么事得罪人,潘素在脑子中过了一遍,忽然想到张伯驹新收了幅书法作品,当时很多人都想拿下,没想到最后让张伯驹出高价买走了。 这下终于明白了,对方就是冲着那幅字过来的,这样说的话,对方就是想让潘素将东西出手,然后把钱给他们。 反应过来的潘素回到家拿出那幅字,她知道丈夫对这些书画有多么看重,她狠狠心没有将字画出手,就看看对方是何反应。 那绑匪看潘素迟迟不出手,知道这事行不通,只好降低了赎金,让潘素赶快将钱凑齐,潘素将亲朋好友借了一遍,终于把张伯驹赎了回来。 张伯驹看到妻子为自己如此操心,心中大为感动,再看到书画都没少,心情更能是难以平复。 后来张伯驹和其他妻子离了婚,独留潘素一人在他身边,两人琴瑟和鸣,好似神仙伴侣。 战争爆发后,夫妻俩为支持抗日将收藏的字画都换成物资,捐给了志愿军,两人的举动获得了当时人们的称赞。
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
曦月谈
2025-04-21 13:42:12
0
阅读: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