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名志愿军摸到美军阵地抓俘虏,谁知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到了地雷,惊动了美军。关键时刻,刘庆亮做出一个决定,歼敌17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出现了不少侦察英雄,刘庆亮就是其中之一,甚至还被誉为“侦察之王”。
和大部分侦察兵一样,刘庆亮胆识过人,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不过刘庆亮还有两大优势,第一,他个子很高,体型与美军十分接近。第二,他会说英语。
这两大优势,使得刘庆亮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可以假扮美军,进而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美军阵地。
入朝后不久,刘庆亮就升任26军76师331团侦察排长,他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抓俘虏、打探敌情。这其中,抓俘虏是一件十分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当时,美军非常怕死,被俘后,他们知无不答,志愿军问什么,他们就老老实实回答,不敢耍花样。
很多时候,如果志愿军不了解敌情,就会抓几个舌头过来审问,而且每次审问,几乎都会有所收获,在这种情况下,侦察兵经常需要执行抓俘虏的任务。
抓一个美军,其实比打死一个美军更困难,刘庆亮经常需要摸到美军阵地,寻找机会抓捕美军,在这过程中,还要防止美军反抗,防止美军闹出动静,不然非但抓不到美军俘虏,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虽然任务艰巨,但刘庆亮总能出色地完成。
在这期间,刘庆亮多次创造了奇迹。
1951年3月,刘庆亮奉命在抱川地区抓俘虏。
接到任务后,刘庆亮带着一个侦察班,深入抱川地区打探敌情,谁知众人忙活了大半天,一个敌人都看不到。刘庆亮不甘心空手而归,继续在附近侦察。
临近天黑的时候,刘庆亮发现了4辆美军坦克和3辆装甲车,4辆坦克在前,3辆装甲车在后。
侦察班只有轻武器和手榴弹,没有反坦克武器,正常情况下,刘庆亮就应该率部撤走,不要被美军发现。
但刘庆亮艺高人胆大,他非但没有撤走,而且还打起了4辆坦克和3辆装甲车的主意。为此,刘庆亮带着侦察班,埋伏在公路较为狭窄的地段。
这一段公路十分狭窄,只能同时让一辆坦克或者一辆装甲车通过。埋伏好后,刘庆亮把侦察班的战士一分为二,他和侦察班长各带一队,刘庆亮所在的这一队战士,主要负责打最前面的一辆坦克。侦察班长所在的那一队,主要负责打最后面的美军装甲车。
美军出现后,刘庆亮按照计划发起了进攻。
他和几个战士朝第一辆坦克扔手榴弹,炸掉了坦克的履带,使得这辆坦克动弹不得。侦察班长也带人炸掉了最后面的装甲车。由于公路狭窄,剩下的坦克和装甲车,既不能前进,更不能后退,只能乖乖挨打。
趁着美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刘庆亮快速带着战士们冲下山,掀起坦克的盖子就往里面扔手榴弹。
在刘庆亮的指挥下,4辆坦克、3辆装甲车全部报废。
而侦察班无一人伤亡,不仅如此,刘庆亮还刻意留了一个活口,并把这个美军俘虏带了回去。
战后,刘庆亮被记一等功。
1951年11月,刘庆亮再次接到抓俘虏的任务。
这一次,刘庆亮只带着3个战士,他的胆子很大,4个人就敢趁着夜色摸上了美军阵地抓俘虏。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但在这过程中,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到了美军埋下的地雷,当场触雷牺牲,而且还惊动了阵地上的美军。30多名美军朝他们包围过来。
刘庆亮见状,决定绕到美军身后。
为此,刘庆亮让两名战士掩护他,而他则悄悄绕到美军身后,并找了一个掩体,对着美军不断扫射。
只用了十几分钟,他就击毙了17名美军,剩下的美军见势不妙,连忙后撤,准备呼叫援军。
在这过程中,剩下的两名战士,有一个受伤,一人阵亡,刘庆亮的左腿也被子弹打中。见美军撤走,而他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刘庆亮急了,他不顾腿部的伤势,拿着匕首就冲向了一名逃跑的美军,并把他扑倒在地,这名美军见刘庆亮腿部受伤,还这么凶猛,顿时心生胆怯,只好放弃了抵抗,乖乖束手就擒。
就这样,刘庆亮抓到了一个俘虏。他叫来仅剩的一名小战士,以排长的身份,命令他把这个俘虏押回去。
小战士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刘庆亮严肃的表情,只好押着俘虏先走,刘庆亮则留下来掩护他。不久,刘庆亮见小战士已经离开了一段时间,也选择撤退。
由于腿部的伤势逐渐恶化,在雪地上走了没多久,刘庆亮就倒在雪地上,他只能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前爬。爬了一天两夜后,刘庆亮才爬回到了驻地。这时候的刘庆亮,浑身都是血,刚到驻地,就因为伤势太重陷入昏迷,好在经过抢救,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后来,刘庆亮被记特等功,升任连长。
在朝鲜,刘庆亮拿过1次特等功,2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而且还荣获过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可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志愿军侦察之王。